图文并茂「执行普法」执行难≠执行不能

在执行过程中,很多当事人认为只要向法院申请执行,就可以顺利按程序拿回被借走或拖欠的钱。然而他们往往混淆了执行难与执行不能两个概念,例如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丧失履行能力的案件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执行难,但本质上属于当事人面临的商业风险、交易风险,不应纳入执行难范畴。

图文并茂「执行普法」执行难≠执行不能

图文并茂「执行普法」执行难≠执行不能

很多当事人以为,

只要向法院申请执行了,

就可以顺利按程序

拿回被借走或拖欠的钱。

在他们眼中

法官就是哆啦A梦

图文并茂「执行普法」执行难≠执行不能

而当法院已经穷尽手段反复查找

依然无法找到任何财产线索...

无法按照申请及时执行到位时

就认为这是法院工作不力

图文并茂「执行普法」执行难≠执行不能

图文并茂「执行普法」执行难≠执行不能

无法执行到位

法官心里也倍感无奈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很多人

混淆了两个很关键的概念:

执行难 与 执行不能

执 行 难

指判决以后被执行人有财产、有履行能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执行不了的情形,例如被执行人千方百计逃避隐匿财产,导致法院查控困难,或者被执行人下落不明难以找到,或者有关部门不配合,导致执行工作难以顺利展开等等。

执行不能

指法院已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查控,并对被执行人采取了限制高消费、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逐步限制被执行人活动的空间等措施,案件仍然执行无果。

法院执行的案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二是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经法院穷尽手段仍不能执行的案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