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状元桥的人文情结

每年5月以来,武威文庙成为热闹之地。一时间,状元桥“披红挂彩”——桥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红布条,就连状元桥旁边的树木上也结满了红布条,文庙墙外的大树上亦是红布条飘扬。众多的家长和莘莘学子为什么会青睐状元桥?状元桥上延续和纠结了武威人几多人文情结?

武威状元桥的人文情结

根据《武威市教育志》记载,武威历史悠久,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文明。汉武帝驱逐匈奴后,设置了武威郡,屯垦戍边的移民为武威带来了中原文化。

自汉平帝元始三年开始,武威设立官学,从此有了学官及郡国学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河西一带相对安定。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尤以“五凉”时期最为显著。“五凉”统治者比较注重文教,其中凉奠基者张轨及其后的9位凉主,崇儒重教,不仅倡办国学,且支持私家讲学授徒,促成儒学长时间兴盛不衰。

武威状元桥的人文情结

后经过隋、唐、北宋等王朝,科举制度使得儒学再次得到发展。但是遍翻武威历史,在明朝以前,武威仅出过三名文进士,即李益(唐)、段平仲(唐)、余阙(元)。武进士,无一人。

明朝时,武威的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具体还得从徐晞见和凉州卫儒学说起。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年—1439年),兵部右侍郎徐晞见镇守武威时,设立凉州卫儒学。根据《凉州卫儒学记》记载,徐晞见总其事修建了明伦堂,左右为存诚、敬德二斋,外建重门,后为教官之居。后又在明伦堂之东续建大成殿。从正统二年夏开始,至正统四年,文庙落成。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在此带动下,武威的文教事业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尤其在明清年间,武威涌现了一批有才华的学者,形成了“非科名无以劝学”的盛况,当时还有一种“文风甲于秦陇”的说法。

武威状元桥的人文情结

说起徐晞见,可能缘于文庙的关系,他在武威人心目中倒是大大有名。1437年,明朝兵部右侍郎徐晞见镇守凉州。这位来自江南名乡江阴的武官,其实是个读书人。他年轻时,未能考中举人,以“白衣”身份受聘江阴县衙,因勤奋、干练而被一步步擢拔起来,成了一名京官。未能中科第,在那个时候的读书人中间,是甚为羞愧的事。徐晞见为此终身耿介于怀。

武威状元桥的人文情结

徐晞见的名字能够被历史记住,缘于一则对联。《掾曹名臣录》记载,徐晞见归乡探亲时,江南官场因为他是“白衣”出身,看不起他。恰好案上摆了一盘石榴,徐晞见捡起一颗石榴欲吃,忽然触发灵感,朗声作一上联:“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联外之意是笑话官场中多“酸腐儒士”,在场官员晓得他的讽意,可就是对不出合适的下联。徐晞见笑道:“某有下联,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大仁”即“大人”,面对此绝妙下联,官员们羞得无地自容。

武威状元桥的人文情结

徐晞见来到武威后,查阅武威自唐以来本地科举情况,感到非常震惊。因为,在漫长的科举历史时期,武威没有出现一个本土培养出来的进士。徐晞见曾斥责地方官说:李益迁居河南,首中武威进士;段平仲则生在河北,余阙生在安徽。武威古来地方官,虚得成就三进士之名,实无培养寸功。他感慨地说:武威文运荒芜,可见一斑。

他的“白衣”之辱和武威“武威文运荒芜”之慨,促使他倡办武威学府——凉州府儒学。乾隆十四年《武威县志》载:“徐晞见总其事修建了明伦堂,左右为存诚、敬德二斋,外建重门,后为教官之居。”从1437年筹备到1439年工程初竣,共建有“大门三楹,土地祠一处二门三楹,东西角门各一明伦堂五楹,东西斋房各五敬一亭三楹西北隅内室三楹,左右房各三忠烈祠三楹节孝祠三楹。”使凉州府儒学成为“陇右学宫之冠”,闻名西北。

武威状元桥的人文情结

凉州府儒学修成后,武威文风大兴。此后,武威读书人中举者陆续多了起来,到了1460年,本土培养出的儒生李锐第一次中了天顺四年庚辰正科榜,名列3甲96名进士。

如今的文庙,人们可以看到,文庙原来设有正门,面南而开,它的最南端是一堵庄重稳健的影壁,称“万仞宫墙”。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形的拌池。池上有一座石料拱桥,名“状元桥”。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形门,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社会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

武威状元桥的人文情结

把正门封堵,传说是徐晞见等人所为。武威市民俗学者称:“据说,这是因为当年有庙官许愿,如果武威出一状元就开正门,但数百年来,一直未出状元,所以开正门之事也就搁置至今。”清代200余年,武威虽然出现了40名进士,科场之盛,甲于陇上,但考的最好者牛鉴,也仅中2甲4名。查阅《清代进士题名录》,武威籍进士中90%的人只考中3甲。

“武威从古到今从未出过状元,便成了武威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因此,众多莘莘学子到文庙怀古励志,感受古代武威教育文化的浓厚气氛,以此励志进取,学成后回报社会和国家,这是大家的美好愿望。但是,如果还有人还把高考同科举联系起来,被封建迷信操纵而使‘崇文礼仪’走了样,或一味炒作‘状元’、盲目‘迷信’状元桥,这是愚昧落后的表现。从历史和未来看,都是不切实际的。”武威市有关文史学家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