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後班主任仍不可缺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將成為學校教學的趨勢。實行“走班制”後,學校在排課、教學班學生管理以及教師評價上,都會發生改變,一些試水地區已經在嘗試用學隊制、學會制、學分制、階梯制、導師制等辦法取代“班主任”。

新高考背景下,學校實行“走班制”後,學生主要依興趣進行走班,自由選擇上課內容,將不再有固定的教師和教室。誠然有利於更好發揮發展學生興趣愛好,讓學生擁有更大自主權,學習變得更加快樂。但是,學生畢竟是學生,是受教育者,必須要有教師的強力管理,否則,學生一旦失去組織約束和制度管理,必然陷於混亂無序的失控狀態,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發展。

所以,實行“走班制”後,並不意味著班級沒有存在理由,學生仍然需要屬於某一個相對固定的班級,安排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科以外的教育、管理、協調等服務工作。因為學生在學校,除了按學科上課外,還要組織和參加各種課(校)外活動,如果沒有一定的組織形式,活動如何進行?如果學生不屬於某個相對固定的班級,學校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中承擔全面負責學生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方面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一個班級所有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重要協調者。《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指出,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按照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開展班級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導學生,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身心健康的公民。

顯然,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角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班級的核心和統帥,是學生的主心骨。班級學習是在班主任的管理協調下進行的,班級活動是在班主任的組織領導下開展的,特別是學生的思想品德,更需要依賴班主任去教育、引導、培養。可見,班主任是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堅決維護者,是學生文體活動的組織領導者,是學生身心權益的有力保障者,是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在學校的貫徹落實者,是學校工作任務在學生中落實完成的關鍵人物。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如果完全取消班級和班主任,代之以“走班”形式和學隊制等辦法,(在筆者看來,學隊制等都是鬆散的、臨時性的組織,甚至不能稱之為組織。)學生管理如何進行?學校德育工作如何開展?學生還能找到自己的組織嗎?還能培養學生的組織觀念、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情感嗎?學生之間還有組織力、凝聚力嗎?

綜上所述,無論學校教育將來怎麼發展,不管是“走班制”或是其他什麼形式,班級仍然是最基本最穩固的教育教學組織單位,是最便於對學生進行管理和丟棄工作的基本形式。筆者對取消班主任代之以學隊制的做法,持懷疑態度!(本網評論員 劉運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