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有偏方治大病之说,看完这些便明了了

偏方治大病

蜈蚣救治季德胜

蛇医季德胜有一次为验证一条小花蛇的毒性,让它在自己小臂上咬了一口,被咬的皮肤陡然发黑。虽然两次服了自己的蛇药,仍然未能控制毒性发展,进入半昏迷状态,各位医家束手无策。季德胜说:“药物已经无效了,给我捉五条大蜈蚣来,让我吞下去,也许还有希望。”结果5条蜈蚣生吞下肚,病情仍未见好转。当即发电报给重庆向大师兄求救。师兄回电云:“仍吃蜈蚣,数量加倍。”依法服用后,奇迹发生,季德胜肩上皮肤的黑色逐渐消退,神志清醒,15条蜈蚣挽救了这位蛇王的性命。

故有偏方治大病之说,看完这些便明了了

清代医家黄宫绣曾云:“蜈蚣本属毒物,性善啖蛇,故治蛇症毒者,无越是物。”

偏方奇治烟草大王

陈存仁有一个同学刘左同,擅长外科,遍访铃医收集单方。陈陪简氏去看,刘医说:“明天我带一种药来,这种药可以填补缸口,让它愈合起来。”简氏点头称是。三个月后,竟然缸口消失,伤口愈合。刘医偷偷告诉陈:“其实这种药,只值几分钱,就是用蜒蚰(上海人称鼻涕虫)加甘草捣烂制成。”“我是从铃医那里学来的。”(陈存仁《我的医务生涯》)

镇海杨某,患背痈,久治不愈。口烂如碗口,出脓甚多,其中爬虫千万条,痒不可忍。余见之,无法可想,乘小轿欲返。其中一抬轿者问病人缘由,余告以虫多无法可治,捕之不暇。该人曰:何不用五倍子煅炭,研细,捣黄糖如泥,当膏药敷之。日一、二换,虫即死于黄糖之中,痈亦可渐愈。余即如其法试之,极效。二日后,虫不知何处去了,痛亦见瘥。(《范文甫专辑》)

故有偏方治大病之说,看完这些便明了了

《本草纲目》记载:五倍子“敛溃疮金疮… … 一切诸疮,一切肿毒。”五倍子捣黄糖治背痈,是民间单方。范先生驰誉江浙,竟能不耻下问,选用验方,堪为后学榜样。

赤小豆治愈痄腮

宋仁宗赵祯还在东宫为太子时,有一年春天患了痄腮,病势甚重,头面皆肿,急得真宗无心料理朝政,传谕朝中太医赶紧为太子治病,怎奈一时未能速愈。赵祯从小娇生惯养,这时痛苦不堪,成天呼叫疼痛。皇上无法,问左右侍臣:“太子的病怎样才能治好呢?”一个侍臣说:“看太子面颊肿痛甚剧,莫非是得罪了什么神灵吧?应该求之于僧道,设谯立坛。神者敬而求之,鬼者驱而镇之,庶几太子疾病可愈。”真宗也不问侍臣之言有无道理,便派人诏谕有名僧道,进宫为太子治病。

京城里有一个僧人名叫赞宁,精通医道,操术如神,远近驰名。原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吴越王钱缪封他为两浙僧统,宋太宗又将他调到京城,撰修《高僧传》。人们向皇上推荐赞宁,皇上就命他为太子治病。赞宁见了太子的病,不慌不忙,从囊中从容取出赤小豆一撮,有人在旁数了,正好49粒,共研成粉末,只见赞宁念念有词,将药粉敷在太子的腮上,不多时,即肿消痛止。

葱蜜外敷治尿闭

故有偏方治大病之说,看完这些便明了了

黄疸又兼尿闭是为急症,此法将葱捣烂与蜜外敷,效果如此迅速,令人惊奇。

苏州天平山白云寺有五个僧人行于山间,拣得蕈菇一丛甚大,摘而煮食之,至夜发吐,有三人急采鸯鸳草生吃,遂愈。另二人不肯吃,呕吐至死。此草藤蔓而生,对开黄白花,傍水处多有之,治痈疽肿毒有奇功,或服、或敷、或洗皆可,今人谓之金银花。

⊙温馨提醒: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中医思路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