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條“黃河”藏水北調?被熱議的紅旗河調水方案可行嗎?

眾所周知,我國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最大制約因素就是自然條件,一直以來南方溼潤多水,缺少土地,而北方乾旱少水,卻有著大面積的、平坦的、由於缺水無法利用的土地。因此,如何將南方地區豐沛的水源引入北方,是擺在中華民族面前的一個重要命題。

再造一條“黃河”藏水北調?被熱議的紅旗河調水方案可行嗎?

將南方的水調到北方用以解決北方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這類的調水方案總能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1952年,毛主席在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中國人民由此開啟了“南水北調”的宏偉構想並逐步付諸實踐。

再造一條“黃河”藏水北調?被熱議的紅旗河調水方案可行嗎?

從1952年首次提出“借水”構想,到1958年正式提出建設南水北調工程,偉大的中國人民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論證和實踐,分別於2013年11月15日完成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運行和2014年12月12日完成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運行。

再造一條“黃河”藏水北調?被熱議的紅旗河調水方案可行嗎?

南水北調預計年調水規模達448億立方米之多,將有效緩解京津冀等地區缺水問題,然而這對於中國較為廣闊的乾旱、半乾旱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而言這只是“滄海一粟”,廣袤的西北地區,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唯獨缺水,制約該地區的發展,如何將藏水北調也就成為眾多專家學者研究的課題。

再造一條“黃河”藏水北調?被熱議的紅旗河調水方案可行嗎?

“西北的生態問題,是我國最大的生態問題”,由於西北地區乾旱缺水的生態環境,導致我國東西部地區發展嚴重不平衡,嚴重製約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只有徹底解決西北地區的水資源問題,才能有力保障我國的發展空間。

再造一條“黃河”藏水北調?被熱議的紅旗河調水方案可行嗎?

自2017年12月以來,“紅旗河”這個名字頻頻見於各大媒體,而這條“河”並非是一條真正存在於自然之中的河流,它只是一個有關我國西部調水的方案。按照“紅旗河課題組”的構想:“紅旗河”工程計劃從發源於我國境內的三條國際河流雅魯藏布江、怒江和瀾滄江中取水和調水,採取山區打隧洞、平原開明渠、河道之間用水庫等方式,沿青藏高原邊緣全程自流,高水位運行,使更多地區可以自流受水,輸水至我國西北缺水地區。

再造一條“黃河”藏水北調?被熱議的紅旗河調水方案可行嗎?

據課題組初步估算,“紅旗河”主體工程建設週期大約為十年,總投資約為4萬億元。“紅旗河”開通後,預計年總調水量可達600億立方,將在我國西北地區形成約20萬平方公里的綠洲、2億畝灌區和牧場,形成一條數千公里長的“大運河”,使得西北地區具備承載超億人口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再造一條“黃河”藏水北調?被熱議的紅旗河調水方案可行嗎?

貫通“紅旗河”,需要打通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白龍江、黃河等江河之間的阻隔,穿越並繞過包括橫斷山脈、沙魯裡山、大雪山、邛崍山等西南大山,先後進過甘肅的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玉門,並穿過庫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到達和田、喀什等地,工程量可謂世界之最,你認為這個方案能實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