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在我最喜欢的话剧里有一句台词:“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幻了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

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就像犀牛一样,我的视力也是差的出奇,但好玩的是对味道尤其敏感。人的五官中,嗅觉永远是最低调的那一个。气味不动声色地存在于我们周身,却能在0.1秒之间勾起最深处的回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气味博物馆,每一种味道背后,都藏着一个城市,一个人,一段时光。

它们无处不在,却又无处可寻。

就像北京对我来说是春天清晨的槐花味儿、小店的卤煮爆肚味儿;重庆是满街的牛油味儿;青岛是啤酒和海腥味儿;济南于我来说就是深夜的烤串儿、米饭配把子肉一个饱嗝儿的味道;呼市简直就是牛羊撒欢儿在草原的味儿;巴黎是女人的香水味、街边的咖啡香气;尼斯是心旷神怡的海水味儿;曼谷是热气腾腾的夏日大雨来临前雾气味儿……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1

多你以为你忘了的事情,其实味蕾都在帮你记着呢。哪怕在饱受吐槽的国版《深夜食堂》里,你看每个故事都是围绕着一种食物,剧中的人也是从始至终都吃着同一种食物,好像永不厌倦。那个阿龙一直吃红香肠,从第一集吃到最后一集,即便所有人都等待喝一口那个熬了二十多个小时的鸡汤,可他依然在吃红香肠。像极了对味道执拗的自己,曾经厌倦学校食堂千篇一律的饭菜,总是盼着周末出去换个口味饱餐一顿。然而当我离开学校后,在每一顿饭前、甚至是隔三差五的梦里,都会冒出那个味道,和同学三三两两坐在餐厅吃吃笑笑的日子。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可是再也回不去了。如果能再给我回到过去的几天,我想,我会把那座食堂吃穿吧。

长大后,妈妈说起以前的事儿,总笑我小时候近乎痴狂地迷恋着她单位食堂的糖醋排骨,每次下学第一件事就是去她单位食堂趴餐桌写作业就为了能最快吃到那一口排骨。

还有大学校门口的手撕鸡拌面,混在夏天洗完头的洗发水味道里,那时候我们每次洗完澡就喜欢去门口吃一碗拌面。后来最后一次回学校答辩,特意洗完澡带着洗发水的味道坐进小馆子去吃那碗面。其实很多地方都有这个拌面,可在我心里它就是不一样,“不要葱要香菜再加很多辣和花生碎好不好?”每次都说着“哎呀这碗面真是太多了”,然而每次都是默默把一碗面吃穿到底。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这就是我生活过的那些小城的味道。虽然每次遇见有糖醋排骨的店、有手撕鸡拌面的店,都要尝一尝,可能是寄希望于吃到熟悉的味道。可是再也没有了,那一定是专属那个城市生活过的味道吧,独一无二。

2

我的朋友小K自小生活在沿海小城。我问起她这个问题,她说闻不到海腥味就好像少了点儿什么。所以她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家乡。

她说真的受不了吃不到新鲜蛤蜊、八带、鲅鱼、海虹、墨鱼、虾虎的日子啊。她说怎么给你形容呢?念大学在内陆城市,有时候实在太馋又没什么钱就坐着20多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往家赶。坐在家里第一口,就好像了吃进了整片海洋,甚至都要感觉到小鱼在嘴里游啊游,你懂那种感觉吗?那种味道是咬破一口饺子后就知道,我终于又回到家了!外面的鱼虾不少,但真的不是家里那片海的味道。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吃惯了海鱼的我们,淡水鱼真的吃不下胃。比如从小吃到大的鲅鱼。在家的时候最喜欢吃的还是爸爸做的五香鲅鱼,逢年过节,就会把几条大鲅鱼处理干净剁成块,用五香料汁腌上几天,用油炸透,小时候没有冰箱,都能放很多天也不会坏。”她说这话的时候我的鼻子却已经闻到了小时候家里“咸梭鱼”的味道,像一道下酒菜,可以放置很久,陪伴着我那些每天哭闹都不想喝的粥,那时的妈妈还很年轻。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味道真的是太神奇了,时间腐蚀着城市的一切建筑,沙化高楼和道路。而味道就像护城河,怀绕保护着这座城里你的记忆不被吞噬。

3

我有很多来自西北城市的同事,当我们谈论家乡的时候都谈了些什么呢?当然是吃。有一个同事是内蒙东旗人,他说他们家出门左转十多分钟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听得我们羡慕不已。

聊天里诸如都是一些“你们平日骑马上学吗?每天都是烤全羊和手抓肉吗?每天住在蒙古包是什么感觉?如今生活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是不是很不适应啊?”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他真是哭笑不得了,“我上学坐摩托车,烤全羊正常人家真的每天是吃不起的,我家住楼房,水龙头里流出来的真的不是奶!当然会有不适应,是因为太怀念家里的食物和味道了。”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身处钢铁森林的城市,他会极其想念草原和成群的牛羊、干净的空气。

事实上,还是味道让他放不下。放不下早饭桌上的奶茶和奶皮子,偶尔会吃黄油和馒头,但是黄油太贵了,还是掰着奶皮子吃起来让人安心;放不下午饭给姥姥温的白酒味儿,给妈妈泡一碗奶茶的香气,还有其实膻味并不重的手把肉、羊杂汤。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他说虽然长大后住了楼房,但是依然忘不掉小时候住在蒙古包的日子,有青草香、有炉火味儿。夏天蚊子特别多,所以贪玩时跑进跑出总被奶奶吼:快关门快点快点!说起草原冷的时候外面有零下四十多度,所以蒙古包里的中间都会有一个炉子,开门正对着炉子的是家中年份最高的长辈,坐西边的是下一辈,坐东边的大多都是刚嫁进门的小媳妇。对,就是那个一家人围坐火炉的炉火味掺着煮奶茶的香气,永远都忘不了。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说话间,看着他眼睛湿亮亮的。大概晚上又要吃一顿羊汤了。突然明白他为什么在西贝工作这么用力,他说:真的太想让离开家乡的人,在陌生的城市可以吃到那一口家乡的味道,不矫情不做作的滋味,大口吃肉捧起碗喝汤。就好像生活显得不再那么辛苦,有了安慰。

有点像之前写过的那个来自西北故乡的食客定居南方后,一天在西贝餐桌上喝到一口久违的家乡羊汤时,恨不得哇哇大哭起来,他说那是家中草原羊的清香味。就是这一口味道,突然被击中在心,就如翻山越岭的异乡人,“在漫长的太空飞行之后,突然抵达了母港的蔚蓝星球”那般心境。

太多伟大的写作者也都不遗余力地表达着对味道的痴迷和感激。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在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里,有一段,“当往日的一切荡然无存之时,只有气味和滋味还会长存,它们如同灵魂,虽然比较脆弱,却更有活力,更为虚幻,却更能持久,更为忠实,它们在其他一切事物的废墟上回忆、等待和期望,在它们几乎不可触知的小滴上坚韧不拔地负载着回忆的宏伟大厦。”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在北岛《午夜之门》里,“在海外久了,对故乡的记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抽象,而北京那独特的气味时不时浮现出来。冬储大白菜的霉烂味、煤球炉子的浓烟味、榆树开花时的清香味、夏天湖水的鱼香味、胡同里厕所的尿骚味和烤羊肉串的辛辣味……巴黎的气味完全不同:处处飘散的咖啡香味、街头烤栗子的糊味、冬天雨中树叶的怪味、让人头晕的女人香水味、地铁流浪汉身上的酒臭味。”

你会不会因为一种味道,发了疯想念一个城市

是的,只有这样的感官体验,才能牵引起那个记忆中城市的轮廓和你用力生活过的痕迹吧。

那么你呢?有没有怀念的城市,还有它记忆犹新的味道?

文 | 大城有小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