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民間口語中的歷史線索

安康民間口語中的歷史線索

廢炭與賺錢

安康話語系統在口語中保留了漢語造字六法中的以聲符相讀的一些字。儘管這些字在不同歷史時期讀音有所不同,但安康話語系統卻始終保留了它的聲符的讀法。“廢、賺”兩個字在今安康話有文白二種讀音,文讀同於現代漢語語音演變規律。而在口語的白讀發音時,由於這兩個字被凝固在使用頻率極高的基本詞彙裡,“廢”在“廢炭”一詞中就讀作“發炭”,“賺錢”讀作“兼錢”,都直接以聲符為讀音。

安康民間口語中的歷史線索

“廢”與“發”在上古時音近通用,發音是一樣的,甚至在字義上也有相通的義項,如“廢”在“廢賣”即成批往出發賣的義項和用法上同“發”是一樣的,古代文獻不乏此類用例。如司馬遷《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范蠡)復約要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後漢書·仲長統傳》:“船商販,周於四方,廢居積囤,滿於都城”。這兩處的“廢”義為“發賣”,“居”義為屯積,用現代漢語注說就是積貨物批發出去賺錢。《史記·仲尼弟子傳》說:“子貢好廢舉,輿時轉貨貨”即是說子貢經商喜歡搞批發經營。這裡的用法都是“廢發”同音同義的的用法。安康話語系統中能將“廢”的本音“發”保存到現代,實在是有賴於安康盛產石炭。石炭是一種質量較次的煤,在安康地區蘊藏量很大,今紫陽、嵐皋、安康市還有很多地方的石炭就在地表層,很容易採掘。本世紀80年代前,安康人是將石炭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燃料的。目前尚未見到安康人從何時開始發現這種物質可作燃料,何時開始使用這種燃料的記載,但從安康話“廢炭”讀為“發炭”這塊語言化石看,年代可上溯到漢代“廢”、“發”還同音的時候。因為“廢炭”是安康人對燃燒後的石炭渣滓的稱呼,沒有用的炭渣才叫“廢炭”。“廢炭”的安康讀法可以幫助我們探素安康的燃料使用史。

安康民間口語中的歷史線索

“兼錢”讀法也相當古老,同樣可幫助我們探索安康人的經商賺錢史,追湖安康人何時開始從事經商賺錢。在安康話中,“廢”讀“發”僅僅保留在“廢炭”這個特定的詞中。“賺”讀“兼”就不同了,在安康話的老派說法中,不論是詞組“賺錢”還是“賺一個是一個”的單字用法,口語中都說成“兼”,這說明安康歷史上這個字的使用時間既早而使用頻率又特別高,以致口耳成習沿用至今。證明安康人的商貿活動一定開始的非常早,上限至少也可推至漢代。唐代代偉大詩人李賀在他的《惱公》詩中告訴我們:“弄珠驚漢燕,燒蜜引胡蜂。醉纈拋紅網,數錢使奼女,買藥問巴賨”,因為巴賨之民普作藥材生意,河間奼女工於數錢,所以在擇媒向自己喜愛的漢皋之女傳遞殷殷情思時,就像需要找人幫忙數錢時一定要請河間奼女,買藥時必須請教精於藥材生意的巴賨人一樣,非其人則不可使也。這就說明,早在唐朝時巴賨人善藥材生意的名聲就已經很大,才會被這位天才詩人寫入詩中。這種名聲能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在古代社會信息傳遞手段較少,傳遞速度較慢的條件下,一定經歷了較長時間,這說明巴賨人善做藥材生意一定已經很早很早就開始了。再證之以安康自古就有“藥鄉”之稱,那麼保守的說法也是在唐代,安康先民們善做藥材生意的名聲即已四處傳佈開了。這是方言資料可以為解決經濟史中的一些問題提供研究線索的例證。

安康民間口語中的歷史線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