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方言中的元朝蒙古語殘留

安康方言中的元朝蒙古語殘留

宋元時期,安康為元、宋分界地,蒙古人滅金就假道金州而成。據史籍載,蒙古軍由饒峰關(今石泉縣西)東入金州,趨房州(湖北房縣)渡過漢水,大敗金兵於鉤州(河南禹縣)之三峰山,從而全面完成了對全國的包圍。而在與安康數百里之距的襄樊,其軍民曾以孤城抗蒙古百萬之軍長達六年之久。這切,都意味著蒙古軍隊在今安康地區肯定駐留過,在語言交流中也必然會留下痕跡。

安康方言中的元朝蒙古語殘留

安康方言中的元朝蒙古語殘留

正因為安康在蒙古人尚未統一中國前就與其有軍事、文化上的交流,加上安康地區人民自古就有善歌舞傳統和求神廟會唱戲之習俗,因而元雜劇背定能在此迅速傳佈,以至在今天的安康口語中充滿了元雜劇中的詞彙,使我們能借助於口語中這些詞讀通元雜劇,同時也能從雜劇中為口語找到書證。藉助這二者之間的關係,有時還可以幫助我們弄清民俗中一些已經消失了的文化現象,有的則可幫助我們校勘前輩學者“千得一失”的研究成果,更準確地弄清古文獻的含義。

安康方言中的元朝蒙古語殘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