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潘金莲”是被冤死的,还原这真实的一对


名著《水浒传》令武大郎的形象妇孺皆知。历史上武大郎实有其人,本名武植,今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后人为纪念武植而修建武植祠,就在离清河县城不远的武家那村边。平时因为游客稀少,因此遇到我们这样莫名而去的游客,就需要电话联系掌管武植祠的武家后人,才能进祠参观。摄影/黄华

武植祠左手的这两间厢房似乎是售票处,也做办公室用。摄影/黄华

沿着武植祠正门右手往后走,就是武家那村。摄影/黄华

从武植祠大门往里瞧,里面是一个朴素的院子。摄影/黄华

第一进院子里的展览室内,树立着武植雕像,背后是武植和潘金莲的简介。摄影/黄华

从武植祠展厅内的宣传材料中,可以大致了解到武植的一生。他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而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处的黄金庄。史载,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摄影/黄华

武植祠展厅内的宣传材料主要讲述武植的平生及为人,以及如何被误解误传最后因《水浒传》蒙冤千古。摄影/黄华

这张资料图片描述了造福乡里的清官武植,如何阴差阳错地被误传,最终以讹传讹被施耐庵塑造成《水浒传》里的武大郎形象的。摄影/黄华

这张资料图片描述了地方富贾西门氏如何因官司“吃亏”编造武植的谣言,最终以讹传讹被施耐庵描述武大郎为卖烧饼出身。摄影/黄华

这张资料图片描述了历史上相夫教子的贤内助潘金莲纺纱织布的场景。摄影/黄华

在武植祠的展览室内,还有施耐庵后代写给武植后代的道歉信,表达因先辈施耐庵听信传言恶化武植形象后的忏悔之意。摄影/黄华

武植祠的后身是武植墓。摄影/黄华

这是武植墓的墓门。摄影/黄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