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萬勿掛念

在《朗讀者》大熱之前,就開始追黑龍江衛視的《見字如面》。這是一檔由明星朗讀書信的節目,觀眾可以通過一封封信件窺視中國歷史、名人往來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場景。後來我也看過幾期《朗讀者》,嘉賓陣容強大,打著“以朗讀打動人心”的口號,可實際只是以朗讀為引子講述朗讀者本身的故事,走的是煽情路線。同樣是以朗讀為載體的節目,我更喜歡前者,倒不是因為先入為主的偏見。

見字如面,萬勿掛念

喜愛《見字如面》的原因,更是因為它的形式。書信本是極私密的,大多數書信在寫作時並不是為了發表,所以常常是書寫者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於是便能更真實地揭示書寫者的內心世界、展現書寫者的真性情。原本不方便示人的,如今居然用朗讀的形式予以共享,從立意上便有那麼點吸引眼球的意思了。而這些充滿溫度的文字由功力深厚的演員們用聲音來表演,通過語氣、語調、停頓、嘆息,將觀眾帶入到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真實場景中,信中所描述的人物、風情都彷彿在面前觸手可及。最後,再由點評嘉賓對信件背後的歷史和故事進行解讀。雖然這一環節被很多人視為整個節目的瑕疵,但通過他們的點評和討論,確實能夠知道許多信件以外的東西,哪怕兩位嘉賓的觀念常常有些相背,但碰撞本身也是一種看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讓觀眾自己去思考、去回味。

見字如面,萬勿掛念

喜愛《見字如面》的原因,最重要的當然是因為它的內容。整個節目大概讀了一百多封信,時間跨越古今,從春秋戰國的第一封私人家書、到魏晉唐宋,從晚清民初一直到現在,涵蓋中國歷史諸多階段。書信內容則既有影響世界、影響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也有已經成為歷史的社會生活的有趣片段;有戰爭中敵對雙方的平靜通信,也有父子間的唇槍舌戰;有浪漫的情書,也有悽美的訣別信;有名人不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錐心往事。節目中的每一封信都會讓人感到意外,都有一種特殊的力量敲擊人心。被真正圈粉,就是看了由王耀慶和張國立演繹的黃永玉與曹禺的書信交鋒《你多麼需要他那點草莽精神》。信中,59歲的黃永玉對73歲的好友、著名劇作家曹禺這樣說道:“我不喜歡你解放後的戲,一個也不喜歡。你心不在戲裡,你失去偉大的靈通寶玉,你為勢位所誤……你泥溷在不情願的藝術創作中,像晚上喝了濃茶,清醒於混沌之中。……這些稱頌雖迷惑不了你,但混亂了你,作賤了你。寫到這裡,不禁想起莎翁《麥克白》中的一句話:‘醒來啊麥克白,把沉睡趕走!’……”這樣坦率直白、針針見血的語言,配上王耀慶的激情演繹,特別有感染力,聽得人熱血沸騰,用個時髦的詞來形容就是很“燃”。而作為一代大師,曹禺面對如此毫不留情的“當頭棒喝”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回信說:“你射中了我的要害”,還將黃永玉的信裱起來掛在家中鞭策鼓勵自己,這樣的胸襟和氣度也讓人欽佩。真正的朋友就應該如此,我忍不住聽了好幾遍。

見字如面,萬勿掛念

見字如面,萬勿掛念。


文:晏軼(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