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老外数学差还有那么多的著名数学家都是老外?

地球人215599241

老外数学差,这是谁告诉你的,你以为每天看到视频文章里的老外九九乘法表不会,买菜96给100加1块不懂,中国学生考外国数学卷子满分就代表老外数学差了?如果真是这样中国数学就了不得了。

事实呢?我不太清楚,就比如丘道长自己说的“在美国排名前20的顶尖大学里,包括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且活跃于科研领域的数学家有至少300人,而相对于14亿的人口数量,中国顶级数学家数量太少了,“像张伟这样一流的、哈佛大学愿意聘请的中国年轻数学家,也就7、8位,不超过10人”。

我虽然不是数学专业的,但我们要知道高等数学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真正的数学也不会去研究这些,所以说,事实上我们的数学并不会名入一流,甚至不如印度。

至于为什么有这个错觉嘛,就是中西国家教育的差距,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了解,外国人同等国人水平的学习成本要比我们高的多,没办法我们是精英教育,他们的要出大价钱。


创意制造汇

如果你把四则运算的口算等同于数学,那么中国人可能确实是挺有优势的。毕竟像中国学生这样在幼儿园、小学对于四则运算有着密集而且高强度的训练的国家实在是不多,所以你经常可以看到外国人对于算数这个问题大伤脑筋。

↑四则运算↑

↑数学可不是只有四则运算这一点点的东西↑

但是问题是,数学远远不只是四则运算。实际上,数学是一整套体系,即便是让多少大学生头疼到要炸的高数,大部分也只是200、300年前数学的成果,而最新的数学研究的内容,普通人别说能不能研究了,就是连题目是什么意思,也根本就不明白:

↑真正的数学现在在研究什么↑

而对于真正的数学的研究,恰恰是发达国家的强项,甚至于正是因为数学研究的好,国家才会发达的。

往早了就步说了,什么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伽利略、斐波拉契这些人就不说了,实在是太久远了,就说近现代:

法国从十七世纪开始,就通过法国科学院这个机构,把数学当成了一国之命脉在研究,莱布尼茨、达朗贝尔、拉普拉斯、拉格朗日这些高数书上赫赫有名的人都是那个时期涌现出来的。

而德国自从高斯在哥廷根大学搞了一个叫哥廷根学派的东西,简直就是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是开启了整个现代数学的先河,就说哥廷根学派里的一些成员:黎曼、狄利克雷、雅可比、高斯、爱因斯坦、冯诺依曼、闵可夫斯基,哪些不是各个数学分支的开山鼻祖或者佼佼者?

然后还有俄罗斯,借助着相对稳定的环境还有传统对数学的重视,莫斯科学派几乎一度发展到可以比肩哥廷根学派,至今绿皮的俄罗斯数学教材还是大学生的噩梦:

↑绿皮俄罗斯教材简直就是噩梦↑

所以说,所谓的老外数学差,退一万步说,是老外的算数水平有些时候比不上中国人,但是数学,中国真的还差太多。随着国力的增长,这些基础科学会逐渐发展起来,但是还需要时间。


SilentTurbine

我想说一下,初中时候数学不错,那时候自己发现一个公式1³+2³+3³……+n³=(1+2+3……+n)²。当时自己还挺激动的,以为是自己发现的,跑去问老师怎么证明,记得当时告诉老师时,老师告诉我说好好学习考试内容。。。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上了高中,发现早就有这个公式,用数学归纳法就可以证明。

其实我们中小学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以考试为目的,学校也不会真正去从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去教学。我们系统的培养中小学生的数学教育,恰恰平常生活用到也就这点数学,显示出我们数学很强毫不意外。

看看老外那边的基础教育,记得以前一个同学学习不好,但是初中就去了澳大利亚,结果在那参加个什么数学竞赛,得了全国第二名。不是说这个同学突然到了那边就厉害了,只不过那边初中学的太浅,好多东西他提前学过而已。

至于说为什么著名数学家大部分是老外,除了我们的应试教育模式外,最主要还是历史原因。看看那些牛逼哄哄的数学大家出生日子,笛卡尔1596,牛顿1643,欧拉1707,拉格朗日1736,高斯1777……文艺复兴之后,欧洲那边就涌现了大量厉害的科学家,而我们那时候在干嘛呢,还在明清封建社会呢,在人家已经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时,我们还是一片空白呢。

到了近代,我们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但是和人家几百年的底蕴相比,有差距是很正常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相信以后我们以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杰出数学家,甚至比肩欧拉、高斯那种也说不定呢。


张三鸣

记得黄全愈曾写过一本书,非常火,里面谈到:

1979 年,有个中国访问团来美考察基础教育,认为美国孩子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下午1 点多就放学回家;课堂乱如集市……得出结论:美国基础教育病入膏肓,20 年后中国的科技将赶上这个超级大国。

同年,美国也派团考察中国基础教育,认为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学习最好。得出结论:再过20 年,美国的科技将被中国甩在后面。

20多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又培养了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美国的科技继续领先世界……

黄全愈就此认为,两家的预言都错了!

然而,离黄全愈写这本书又是10年过去了,如今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和势头,令世界震惊,令美国胆寒……

由此看来,不是中美访问团的预言错了,只不过预言实现的时间稍稍延迟罢了。

还是杨振宁的观点更接近事实。杨振宁认为,对比中美学生,他得到两个极深的印象:一是中国学生在中学做的习题多,因此远比美国学生根基扎实;二是中国的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成熟多了,能集中注意力,努力学习。所以说,清华的本科生平均水平比哈佛的高。

杨振宁看似比较的是大一学生,但实际比的是基础教育。

中国人历来注重“童子功”,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熟能生巧。事实上,无论是书法、绘画、戏剧、体育等领域的大师或冠军,无不是从练“童子功”开始的。

因此,数学基础好应该是我们的骄傲,而不应是我们的思想包袱,否则英国现在就不会迫不及待地全盘照搬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材了,不是吗?


非白非黑

首先你所说的老外数学差是站不住脚的,你所指的差无非就是计算差而已。数学最重要的不是计算,而是思维方式,计算完全可以交给计算机来处理,人主要是负责思考的。简单的四则运算人可以算,那像超越函数你怎么算?

我们中国学生看起来数学考试和奥数考试很厉害,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仅仅是应付能力强而已。我为何这么说呢?我深入地分析一下。我们平时的高考也好还是奥数也罢,这类考试既然称之为考试,那么就必然有标准答案,既然有标准答案,那么就意味着一定有解题方法。而这些题型和解题方法实际上有规律可寻和有一定套路的,平时只要基础扎实,多去练习做题并且掌握一些常用解题套路和技巧,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提升解题能力的。因此这些考试都算不上是难题,因为一开始就已经有答案了。

再来说说数学难题,真正的数学难题它是没有答案的,至少在没有数学家解答出来之前,这个答案很难给出来。这才是科学意义上的难题和考试难题的本质区别。举例说明,比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到现在为止好像还没有人能够证明1+1=2,这一结果的过程。因为这目前为止是没有答案的,而且你也毫无解题的思路和套路,所以这才是真正的难题。跟这比起来数学考试简直是小儿科。问题说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应该明白了原因了吧。

我们现在的数学考试也好,奥数比赛也罢。本质上就是像玩游戏一样,你只要掌握了游戏规则并且灵活运用,那你就玩得很溜。无论你玩得多溜,你终归只是玩家而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数学家是什么呢?数学家就是这个游戏的开发者和规则的制定者。所以你明白为什么中国人考试厉害但出不来厉害的数学家吗?就是因为,你考试考的再好,充其量就是一个优秀的玩家,也许数学家玩得没你好,但人家是规则的制定者,人家有思维,而游戏者却没有。我们中国的学生不缺乏解题能力,缺乏的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国外的教育恰恰就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他们并不在乎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计算器就可以完成这些工作。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思考上,所以就有我们的问题点:老外看似数学差,但是他们出数学家;我们看似数学厉害,但是数学家少。


扶摇直上到云霄

是谁说老外数学差的?是媒体和大众印象。那外国是不是真的出了很多著名数学家?没问题吧,仅就菲尔兹奖来说,华裔的也就丘成桐陶哲轩两个,别的都是老外,陶哲轩还属于不会说中文的纯移民二代。

所以两个说法谁对谁错一目了然了吧。

问题结症在于:中国人普遍并不是数学好,而是算术好。真正的数学要到高中和大学才开始学习。如果没学过微积分,线性代数,… 就不要说数学。

我算是半专业的数学人,高中奥数算是佼佼者,本科虽然不是数学系,但基本上全了专业课。也接触过不少美国的数学人(也是半专业,还不算专业数学家),客观上我们的高等数学教育在深刻性通透性上是不如美国的。


帖木兒

提这个问题的人显然没有读到研究生阶段,因为本科以前的阶段还不需要看论文,你根本不知道和你同年纪的老外到底有多牛,当你开始读论文和写论文的那一天开始你就,知道老外得数学是在太优秀了,老外研究生的论文数学上的成熟性国内学生实在难以望其项背。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是对现实世界的理性描述。这种描述需要天赋和工具。老外更重视理性的认识方式,另外非常重视数学工具的软件化,因此能够让有天赋的人发挥出数学的真谛而不是专注于工具本身。而我们只教学生如何理解工具。这就是老外与我们的区别。老外借助软件使用数学工具,创造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我们努力学习工具。这是两种达到数学成熟性的途径,代价大约相差数十倍。老外的方法要求有高屋建瓴的导师能够正确地启发你的思路,还要求你有天赋,也就是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学习数学,有天赋者或者导师正好能够把你醍醐灌顶,你可以顿悟,反之只能淘汰。我们的方法只要你足够努力你总能达到那个境界(当然你达到之后由于没有天赋无法做出成就那是另外一回事,在此我们只讨论研究生阶段数学入门的境界。)但是你大学只有2年时间学习数学,你的努力能否在2年内跨过那道坎缺不一定,而中国科大的教学数据来看大约50%的学生能跨过那道坎。哈弗略高一点。说明中国的教学方式对顶级天赋的学生而言效果还可以。但是对于安徽大学这些层次的985高校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不到10%,比美国平均水平低很多。说老外数学不好的可能是学术界以外的地方,中国学生达到数学入门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差异不是太大。而美国差异非常大没过坎的学生基本不会算术。这大概是认为老外数学不好的来源。但是对于越过那道坎得学生而言,美国学生的潜力强很多,这也就是到博士阶段美国学生数学傲视群雄的原因。


奥兰多158

这个问题是个悲剧。其实不光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这些只要在学校学习的课程,西方国家的孩子没多少比中国孩子学得好的,但最终有成就的西方人却占据大多数。为什么呢?

首先,西方学校教育从兴趣开始培养,而不会是告诉你算式,然后考你有没有记住。即便是考试,其结果绝不会当成衡量这孩子的标准。而中国与之相反。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孩子被考试吓怕了,绝不会对课程有兴趣。

其次,中国的数学教育难度太大,点点大的孩子就要学会分数,方程之类的,这实际上背离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反复讲解,大量做题,孩子也能掌握,但付出的代价就是完全丧失兴趣,过度开发脑力,思维模式僵化。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孩子学的数学跟玩一样,他们很多数学知识都不懂,但是他们并不害怕数学,甚至觉得有趣。没学到僵硬的知识,但是得到了发散的思维,部分孩子还保留有兴趣,这就为以后他们走上数学研究道路打下了基础。

任何东西,你硬要塞给孩子,孩子就越要抗拒。过早开发,过度学习,这都是扼杀兴趣的屠刀。


罗密欧小莫

老外数学差是中国人意淫的谣言,德、法、俄数学都极强,英国数学差,美国人数学水平两级分化严重。

中国人标榜的自己数学强,其实不是数学,是算术,也就是口算能力,这是因为中国人具有汉语的优势,小学一二年级就已经熟练背会九九乘法表,所以中国人不需要计算器就知道6×9等于54。

然而,这只是口算能力,不是真正的数学能力;在高端数学领域,中国的现状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中国目前的基础数学和理论物理可以说都非常差,并不是中国人智商问题,而是社会现实问题。中国的高智商人才,高考时都选择了工程学科或金融等有“钱途”的领域,即使有学数学的,也是偏向于“应用数学”方向,纯数学方向基本无人问津。

理论物理也一样,中国搞理论物理的PH.D,毕业后大多因为生活所迫去搞起了金融,毕竟人活着要吃饭。

中国学生特别喜欢挑简单的问题做,刷论文,大问题想都不会想,政府本来在基础学科投入就很少,更不不会支持长期论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做数学的传统,历朝历代都不重视数学,所以丘成桐太不了解中国了,幻想把中国变成数学大国,可惜中国没有怀尔斯,即使有也会被饿死。


总而言之,所谓的中国人数学比外国人强,不过是得益于汉语九九乘法表的初等算术的口算能力罢了。真正的前沿数学,中国比外国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任重而道远。


朝云伴雾

粗浅看法,可能不对。中国古代数学发展总的不错,一直走在其它地区前面。但中国古典数学的发展似乎有一些致命的缺陷,限制了向更高的一阶跨越。比如在计算上,我们有完善的珠算和心算技巧,但我们现在学习的笔算好像来自西方。笔算不普及应该是个制约因素。第二个我认为是函数方程的法则似乎我们不太合适,典型的是《九章算术》中的鸡兔同笼问题,用中国古人的方法很是费力,但用未知数方程的求解法就是个很简单的问题。还有就是数学本身的普及教育和学术引领机制问题,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与今天似乎另一个极端,而今天依然困扰中国的就是学术前沿的引领极致问题。数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还靠原始的自觉自发显然不利于数学的进一步发展。一个时期的数学成就要深入,就必须有个组织把当时最前沿的成果进行汇总公示,把下一步的方向进行探讨和指向,这样,新来的人就会很快的知道该学习哪些已有的理论知识,应该选择哪些突破方向。这些在中国明清时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以至于徐光启拿到传教士的《几何原本》,都感到了巨大的收获,而那里面的知识是中国古典数学早就解决了的,在当时已经不在数学的前沿了。从这里可以看到,欧洲的教会在数学以及科学上的发展,从组织上起到的极大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到,西方世界似乎有一个组织,在每个关键的时期,把最新的进展进行组织管理。这个在中国好像今天依然看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