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枣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祁东县枣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发展的特点

1. 植面积广

近年来,祁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枣业发展,将规模林枣产业摆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位置。枣树发展势头强劲,产量面积都得到了快速增长,全县枣树种植面积达到 10 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 12 万吨以上,为了促进我县枣业的健康发展,县政府还制定相关枣业发展配套政策,每年对种植户、种植基地、良种繁育基地按亩进行 300-600 元 / 亩的奖励,并且每年还安排资金 300 万元,用于枣业生产发展贷款贴息、科技创新奖励和工作奖励等。这些政策极大的推动我县枣业发展。目前,祁东县拥有近 40 个优质枣种植基地,形成白鹤铺镇华丰村、洪桥镇祁丰村等连片酥脆枣基地。以及风石堰镇毛坪村、白地市镇坪和塘村等连片冬枣基地。吉山花瑶

祁东县枣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 经营机制日益创新

祁东县新丰果业有限公司推出了多种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一是由公司出钱,负责承包土地和生产资料、生产设施投入,农户出地负责劳务,收益五五分成;二是公司组建枣业合作社。公司做为成员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供应生产物质、统一使用商标;三是订单生产,公司与枣农订收购合同,枣农按质按量交订单数。该公司还组织群众参观种植基地,免费品尝果品,现场培训栽培技术,开展技术指导等等。深受群众欢迎。

二、存在的不足

1. 全县枣树在一定的区域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但对全县紫色页岩地区和边远乡村的影响力度不大,产业平衡推进太慢。

2. 枣树新品种对种植和管理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部分基地存在坐果率低、裂果等难题。同时,这些新品种成熟期相对集中,加之较为传统不耐储运,对储藏加工提出了新的产业要求。

3. 相关部门在引导枣产业做大产业面上力度不足,枣产业的融资和延伸拉长产业链等工作有待加强。

祁东县枣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三、对策建议

(1)加速产业化开发步伐。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把发展枣业作为农业产业化战略发展重点,以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为契机 , 以紫色页岩开发为重点 , 立足于科技与体制创新,侧重于集约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树立无公害与品牌战略的意识。强化枣园生态建设。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 打造名特优新品牌。首先抓好良种生产基地。市政府要尽快列入财政预算 , 建立枣采穗圃和良种繁育中心。抓好种苗基础工作 , 这是枣业发展和保证品种纯度的基础。以规模优势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技术含量,以高品质。低成本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以无公害绿色食品和名优特新品牌优势来巩固消费群体。驾驶果品市场。

(2)努力培养专业人才,县政府要对在全县从事枣产业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上支持,给予优先办理。县林业部门要加大对林业系统所有干部职工,特别是对林业站工作人员进行枣生产栽培及加工技术学校培训,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每年由县职业中专、县林业部门对县内主要枣业相关企业、协会、生产加工大户和重点贫困村种植户,去办3-4 期枣业实用技术知识培训班,普及枣树栽培和高产技术。三是积极开展技术服务。由县林业部门和科技部门组织专业即使人员通过无偿或有偿服务的形式,加强全县枣产业主要生产和加工基地的科技服务工作,科技部门要加强与科研学院的联系,组织公司、协会不断的研发新品种,未雨绸缪,推陈出新。

(3)加强技术服务,实现科学化管理。一是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好枣产业规划 , 做到合理布局 ; 二是抓好示范园建设 , 切实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 推进枣产业标准化生产 , 建设高标准示范园 ,形成以示范园为龙头、基地为依托 , 以点带面 , 带动全市枣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祁东县枣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4)加强融资渠道,积极建立全县枣业产业化融资担保平台,由林业部门整合相关林业资产成立枣业发展融资担保公司,解决公司、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贫困地区农化融资瓶颈难题,积极争取信贷支持、沟通协调农村信用合作社、农行、农发行、邮政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效支持枣业产业化发展,通过推行林权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小额贷款等办法,开展符合枣产业特点的多种贷款融资业务,简化贷款手续,扩大面向枣树种植主体、枣业生产经营户、加工企业和贫困区种植 枣业农户的信贷资金。

(5)创建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订单推进、市场运作”的枣业发展体制,大力发展“公司 - 基地 - 农户 -科研”、“农户 - 协会 - 市场”的产业化,创新农民专业协会组织管理方法,引导支持相关公司、协会加强同枣农的利益联结,通过土地入股、实物分红等方式将利益与农户捆绑在一起;创新品种研发、深加工工艺流程和资金组织形式,积极发展科研公司和加工企业,创新建设全县枣业种苗市场、鲜果市场、加工及衍生产品市场,提升产品包装品味,扩宽市场营销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