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被判死刑,行刑前坚信皇帝不会杀他,嘱咐儿子准备行李出远门

宰相被判死刑,行刑前坚信皇帝不会杀他,嘱咐儿子准备行李出远门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宰相这个名词,宰相是古代官员官位最高的称呼,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除了皇帝以外权利最大的人。

宰相的名称随着朝代的改变也发生着改变,于是就出现了:丞相,中书令,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十几种官名。在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为了中央集权,废除了宰相这个职位,建立了内阁制,到了明朝后期,内阁大学士成了宰相的新代名词。

宰相被判死刑,行刑前坚信皇帝不会杀他,嘱咐儿子准备行李出远门

清朝建立了和明朝一样的制度,没有宰相,但是内阁大学士有宰相的权利,比如李鸿章就是这样,我们今天来聊另一位内阁大学士柏葰。

柏葰在咸丰八年的时候当上了内阁大学士,官位从一品升到了正一品,可是他并没有高兴太久,同年,他就因为一场作弊案件被抓进了牢里。清朝的科举制度其实是非常严格的,可是从清中期以后,花钱买通考官的事情频频发生。

有一个叫平龄的考生,有人看见他在考试期间在考场外面看戏,但是发榜以后,他却考了第七名,这件事情捅到了皇帝那里,在严格调查之下,发现柏葰的家人参与了这次事件,帮考生调换试卷,用这种手段获取钱财。

宰相被判死刑,行刑前坚信皇帝不会杀他,嘱咐儿子准备行李出远门

虽然柏葰没有参与作弊,但是他的家人参与了,所以皇帝也要处罚他,而处罚的结果就是以柏葰为首的考官判刑处斩。可是柏葰是正一品大官,又是内阁大学士,所以按理皇帝应该会对他网开一面,最多就是判个流放外地。

于是他在行刑前,还告诉他的儿子让他收拾好东西,准备去流放了,可是没有想到皇帝真的杀了他。皇帝其实内心还是很犹豫的,但是为了以儆效尤,只能痛下杀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