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故事裡,他從農奴的孩子走到國家幹部……

3.28| 光陰的故事裡,他從農奴的孩子走到國家幹部……

3.28| 光陰的故事裡,他從農奴的孩子走到國家幹部……

截止到發稿,普桑的這組照片已經獲得1541票,暫居第二。

普桑2016年從自治區公安廳經偵總隊副廳級政委的崗位退休後。如今他在成都一邊療養身體,一邊幫兒女帶外孫女。接通電話,普桑中氣十足的嗓音傳過來:講講照片裡的故事啊?這都是我兒子揹著我傳上去參加活動的,這小子我得告他“侵犯”我的肖像權哩!

故事從1975年講起。那一年,普桑17歲,農奴的孩子沒有上過一天學,更別說識一個斗大的字。放牧牛羊是他和他那個年齡的孩子的全部。然而,就在那一年,西藏自治區要向中央政法學校西藏班選拔200餘名學生,培養屬於西藏的政法系統幹部。尼木縣分到3個名額,尼木縣公社黨委在適齡青年裡經過一番選拔、政審,普桑成為三個青年之一。

1975年6月1日,從沒出過門的少年忐忑又激動,人生第一次出了村,人生第一次坐上了汽車,到了拉薩,到了成都,那是一段21天的路程。“可想而知,那時的交通條件有多差。現在拉薩到成都乘飛機兩個小時,坐火車也不過兩天。”普桑心中感概不已。

到了北京,聰明的普桑從雙文盲(不懂漢文,也不懂藏文)的“零基礎”起步,勤學苦練,成了那一屆200餘名學生裡的拔尖生。1977年畢業,他被選撥留校,繼續培養後面西藏班的學生。一直到1983年,西藏班正式結束,培養西藏政法幹部的功能移交至西藏警察學校,普桑也被正式調至西藏自治區公安廳政治部。

臨回拉薩前,普桑站在天安門廣場,留下了那張意氣風發的照片,那裡有從放牧的孩子走進北京的喜悅,更有從一名農奴的孩子走到國家幹部的命運轉折。

從1983年回到西藏,普桑在自治區公安廳政治部、刑偵總隊、經偵總隊、國保等多個重要崗位上工作過、奉獻過,也從一名普通幹部被培養成為副廳級幹部,直至2016年退休。

那張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大門前的彩色照片是2003年普桑參加公安部警監培訓班時留下的,那一年他已是公安廳刑偵總隊總隊長,自帶一副威嚴,一份使命。

幾十年如彈指一揮間,但普桑永遠記得一份情懷,一份感動,那是17歲青年的最淳樸卻也最刻骨銘心的誓言:從農奴翻身獲得解放、得到新生,從吃不飽、穿不暖的舊社會投進了社會主義溫暖的大家庭懷抱,我還能通過層層篩選成為一名國家幹部,黨和國家給了我這樣的命運轉折,給了我這樣人生機會,這輩子,我一定要學真本領,為家鄉建設、國家建設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而那幾年經他管理培訓的學生們,如今大多都成為了西藏公安、法院、檢察院、安全等部門的重要領導,不管是開會還是下鄉,他都能聽到“老師”的聲音。那是一份怎樣的自豪感呢!普桑深感那更多的是一種“不辜負黨和國家的自豪”。

誓言錚錚入心,鐫刻進了這個農奴孩子的生命,讓他在不管多麼艱難的歲月裡,永葆著一顆為民之心,永存一份感恩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