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苇子水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膀镇东部,地处田庄沟中段沟底,呈矩形状沿山谷分布,海拔560米,村里现有人口560人,全村农业用地均为山地和林地,村内的苇子水水库是永定河防洪工程。

苇子水古村,山水环绕, 负阴抱阳,最迟于明万历年间已有。据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编著的《顺天府志》记载:“走立马鞍到田庄再到苇子水村”。清康熙《宛平县志》也称“苇子水”。据说,苇子水之名,谐音“苇滋水”,因为苇子水村芦苇茂盛,根下浸水,因而取芦苇受水滋养之意,得名“苇滋水”。村落背靠的山峰分为九脊,远看酷似九龙,故村民称其为“九龙”,“九龙”之头探入谷底,加之灵泉河水流酷似金盆,所以村中有“九龙戏金盆”之说。

相传,苇子水的祖先是来自明代山西的高姓移民,最初落户在雁翅镇,后来,高自笔、高自墨二兄弟从雁翅镇迁居至苇子水村。起初,兄弟二人住在村东可躲风避雨的天然石洞内,收贩苇子,经营大麻,并修建房屋,最后走出石洞,繁衍生息。目前,村中除了外来的媳妇,几乎全部姓高。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苇子水同大多数传统村落一样,整体格局并非依严谨的棋盘状网络,而是以京西古道、灵泉河道为骨架,以东西向辅路为分支,沿灵泉河沟向两侧放射发展形成鱼骨放射状布局。依山而建的院落全部由三合院或四合院组成,由于受到山地地形的制约,多采用一进院,规模不大,保存完好的有明清四合院46座,三合院37座,保存最好的当数窑沟中的四合院,该院方位端正,坐北朝南,临街后墙依稀可辩“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山高水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字样。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古庙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古碾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古井

苇子水村植被茂密。村里现有古树7棵,村民乐道为“一榆、二槐、四古柏”。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古树

苇子水村山地、沟旁、路边到处都是香椿树,这里生产的优质红头香椿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明清时期进贡皇宫的绝佳菜肴,并是经过国家鉴定的无公害绿水食品,每年的5月1日村里都要举办“香椿节”,很多市民也适时慕名前来采摘香椿,一饱口福。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路边的香椿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红头香椿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北方水乡,京西福地——苇子水村

古村当有古戏,秧歌戏既是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苇子水村的一大文化特色,每年村里的剧团组织演出秧歌戏10余场,努力传承着古老文化,村里还有剪纸、编框的手艺人,作品在村里的博物馆中展出。 “九梁八岔纱帽山,一榆二槐四古柏,灵泉河水东边来,九龙来把金盆戏,古老秧歌震东西。”这首古老的民谚正是苇子水村风情民俗的最佳写照。

苇子水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格局较为完整,依山而建,颇具特色。2012年,苇子水村被列入国家第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