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证券主持人操纵股票忽悠股民买单被罚1亿,散户真的很容易被割韭菜吗?

曹佳鹏

“操纵证券市场”目前看来,并不好玩了,因为证监会也有“大数据系统”了,对于一些波动异常的股票、操纵异常的账户都会有所监控,所以不只是廖英强这么做会被逮住,

目前很多“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也会被逮到,很明显,这些“专家”、“高手”们没有抓住技术的进步,跟随大数据发展的浪潮,总是“技术分析”能解决问题么,很明显已经不能了

证监会给的答复中,有几点比较有意思:

现有证据表明,基于资金关系、MAC地址重合、身份关系及相关人员询问笔录等多个方面,足以认定廖英强在2015年3月至11月间实际控制涉案账户组,廖英强关于涉案账户控制关系的申辩理由不予采纳,“高科技+大数据”

当然还有很多“高科技+大数据”。

那么聊聊散户是不是真的很容易被割

目前看来,各种情况证明,很多散户具备被割的属性,这些属性体现在:

不了解,对于所投资的股票并不了解,公司不了解,行业不了解,财务不了解,业务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代码和证券简称(可能代码也不清楚)。

拿不住,很多散户喜欢短期套利,这没有错,但是往往赚少赔多,不清楚股票下一步的发展趋向,总之一句话“追涨杀跌”,追到半山腰就没下来车。

好忽悠,因为对于这个行业并不了解,往往被各种冠以头衔的KOL们各种忽悠,并不清楚人家赚钱的商业模式,人家是博几率推荐股票,总有几个能涨的,但是散户是“梭哈”。

所以,学习股市风险,防范股市风险,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


芝麻想法笔记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个童话故事吧。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咕咚来了》:

湖边有一棵树,树上结满了木瓜。一个木瓜熟了,从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溅起了白色的水花。
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猴子听见了,也跟着跑,边跑边叫:“大家快逃哇,咕咚来了!”这下子可热闹了。
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咕咚在哪儿,你们看见了吗?”“没看见,是兔子说的!”
大象追问兔子:“你看见咕咚了?”兔子摇摇头说:“没有,我是在湖边听见的。”
大家悄悄来到湖边,正巧一个木瓜又落到了湖里。咕咚一声,溅起了白色的水花。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哈哈地笑了!

这则童话故事生动的展示了“知名证券主持人操纵股票忽悠股民买单”的事件。

实际上,知名证券主持人就是童话故事里的“兔子”,因为经常出现在一些媒体,有一定名气,说的话不管对错与否,都会被很多股民听到,并觉得该主持人水平高、人脉广、预测准,听多了就会信以为真。

然后,个别股民就听了该主持人的话,真的买了主持人推荐的股票。或许某一天,由于运气好,股票真的涨了。于是,这些股民对该主持人产生了信任,不但自己继续跟着该主持人的建议买股票,而且告诉了身边要好的朋友。随后,声音越传远,这些股民也就上演了故事中奔走相告的“小动物”的角色,只是小动物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股民喊“快买啊,某个股票要涨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跟进,买方越来越多,真的拉动了股票上涨。这个理论上叫预期自我实现,就是说大家都觉得要涨的股票,持续购买,后来股票真的涨了。但是,先行买入并在较高价位出手的股民可能会赚一些钱,但先行买入未能出手或后行买入的股民就成了最后的接盘侠,成了炮灰。

脱离自身价值的股票毕竟存在大量泡沫,终有一天会被打回原形,那一刻就是大多股民觉醒的时刻,那一刻就是股票泡沫破裂的那一刻。

因此,不盲从、不迷信,提高自己的能力,保持自己的判断才是正道。

你想啊,有好的赚钱机会,谁会轻易告诉你呢?


经济好望角

廖英强居然能依靠在网络上上进行所谓的的股评来忽悠股民赚得至少4000多万的违法收入,可见散户是非常容易被割韭菜的。

昨天还有一个网友说自己参加了一个免费指导股标的群,最近几次赚到钱了。问我这是资管计划吗?

我一听就知道他这是被廖英强式的这类人忽悠了。资管计划?绝大多数的散户都不懂什么叫资管计划或财富管理计划等是什么含义。因此极易被一些骗子忽悠住。

正规合法的私募基金吸收客户都是有门槛的,至少百万级别的资产才能成为私募基金的客户。券商的集合理财更是要500万甚至千万级别以上的资产客户才有资格进入。普通散户的几十万元资产根本入不了正规渠道的机构“法眼”。

所以我回答上面那个网友——你那个顶多也就是个民间代客理财,由于你没有和他们签协议,以后会很麻烦。

我的言下之意是——以后你若亏了,你都投诉无门。

可是这个散户依然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他继续说:他们没有收费,是做什么扶助计划。。。

我只好回答他:他们不可能总免费,下一步就会收费。

像他这样的傻散户太多了,总以为天上会掉馅饼,而实际上天上往往掉下的是陷阱!他们被欺骗上当具有某种必然性。

绝大多数的股民都不爱学习,而又急功近利,都想马上发财致富。市场上的有无数的“廖英强”之类卑鄙无耻之人,利用散户的这种心理设计圈套让散户上当。

我在证券市场20多年,每年都有大批的这样的散户相信所谓的牛人“推荐牛股”“神奇股评”,结果吃亏上当的散户真是前赴后继。绝大多数的散户缺少专业素养极易被人蒙骗,很典型的例子是在一个百人群中发些吹嘘一周保证赚5%的这样文章,肯定会有散户前来打听甚至主动加好友咨询想加入。

而在证券专业人士群里发这样广告的人只能会被从业人员嘲笑不已,就算是打一年广告也没有人会理踩。

散户真的很容易被割韭菜。


孟可的思想空间

近期,廖英强的案子成了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根据证监会通报,在此前已作出相关行政处罚的基础上,目前上海证监局、相关稽查部门还在对廖英强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收集整理证据,一旦符合移送标准,将立即执行。

但是,这种行为的反思除了对资本市场外,还有媒体平台的审查失责。据《证券日报》报道,非经中国证监会注册存案的证券阐明师不具备荐股,廖英强未经存案,而这样的人竟然能够出现公开媒体之上,值得我们深思。

另外,多年来,总有一部分,他们又不是严格意义的媒体人,但外界认为他是电视台的人,或者电视台请来的人,拥有大量的粉丝,游走在违规炒股牟利的边缘,甚至除了非法推荐股票外,还做起了其他生意,引导他们购买炒股书籍和视频。

广大投资者凭借自身专业的能力,合规的操作方式投资股市,而这些“黑嘴””“妖精”、“害人精”则是一边利用互联网或者媒体平台推荐股票,而同时自己却又在股民“上钩”后卖出股票赚取利益,这种做法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令人不齿,令人愤怒。


财经观察徐叔

这个优哥有资格回答,因为优哥的某位亲戚是廖英强的粉丝,还推荐优哥观看,当然优哥一直“自命清高”瞧不上这些“洗脑”的,可是优哥发现身边人有好多人都在看他的视频,耐不住寂寞的优哥决定去

取经

这位财经界的“郭德纲”说话确实风趣,优哥看了整整两个星期的视频,最终实在受不了了,弃了弃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视频中直接指名股票,而且都是多头排列个股。

只要在大盘环境不错的情况下,没有哪一个股票分析师能确切的告诉你这只股票涨到头了,所以只要推荐多头排列,不破5日线的个股,大概率他都会突突的往上涨,而且一次性指名那么多只个股,总有几个是涨的。

2、教育“孙子”,塑造精英形象。

像批评学生一样指责你,不按他的步骤买入,吃亏的是你。然后在软件上敲出他之前指名的个股,都处于上涨,这时候很容易上套,跟着追高买入。

3、周而复始,收割韭菜。

推荐一批股票,捡几只上涨的教育你,然后你无脑买入,他就借机收割韭菜。

优哥能看出了他的套路,是因为大多数股民只看他敲出的股票上涨了,优哥是把他的所有股票都放在自选股,发现都是有涨有跌,并不那么神奇,而你无脑买入那几只上涨的个股,就很容易被收割韭菜。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实他的讲课风格特别像咆哮式的“李阳”,就是那个疯狂英语李阳。

优哥记得李阳来我们学校演讲,把我们“教育”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还买了一堆材料(结果也没看),多年后觉得自己很傻逼。

这套路一模一样的,虽然是马后炮,但是当时优哥就坚信他是个骗子。


优品股票通

A股市场散户真的很容易被割韭菜,这是事实。我国股票的市场真正的走向大众是在2000年以后,互联网普及以后的事,在互联网普及以前,股票交易只是极少数人的事。这样算来我国的股票面向散户,开放的时间不过十几年。但是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散户发展到了1亿人以上的规模,由于缺乏对股票投资的认识,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一个用心学习的散户,从一个门外汉,到能在股市中站稳脚,最少要五六年的时间,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而那些三天打鱼,二天晒网的散户来说,就更不用提了,可能一辈子在股市中都是韭菜的命运。

为什么散户很容易被割韭菜?

1.自身缺乏投资知识 要想在股市中盈利真的很难。首先你要懂点宏观经济,能解读国家出台的政策,突发消息等会有什么影响;其次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能看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并解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再次还要形成自己的交易体系,这个没有几年是做不来的;最后就是执行力,这一点做不到,前面做的再好都是白费。

可见做一个合格的,会赚钱的股民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朋友开玩笑说,一个合格的股民要什么都懂,今天出个3D概念你要学,明天出个5G概念、VR概念、人工智能概念你也要了解,几年下来就快成百科全书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2.股市中骗子的骗术高明,加上人性的贪婪 下面就介绍一下股市中经常用的几种骗术。

骗术一:如题目描述中这一类骗术,利用网络大V的影响力,一个大V有上百万的粉丝,自己先买入然后再推给自己的粉丝,就是其中只有1%的人买,就是一笔不小的资金,等股价推高了再卖出。

骗术二;组织一个团队,给1000人打电话,说先看实力,把1000人分成几组,给每组推不同的股票,都说明天会上涨。结果其中有500人的股票上涨了,再给这500人分几组,推不同的股票,结果最后只有200人的股票上涨了,到这时肯定会有部分人相信了,然后再给你推的时候他们先买入,让剩下的人给他们抬轿,最后获利,或者找你要分成,最终骗子们永远是赚钱的一部分人。

还有其它的骗术,这里就介绍这二种,相信大家不会再被这一类骗子迷惑。想要在股市在获利,只能靠自己,不要相信天上掉金子的这种事会发生,就不会上当受骗。而要改变自己韭菜的命运,靠别人的施舍是没有用的,只能靠自己的学习和积累。


淡淡禅风

记得五六年前,有一次看了央视某个股评节目,因为好奇按那个节目下面的提示发了一条短信。后面连续好多天都收到区号北京的电话轰炸。出于谨慎当然我一个电话都没接。

对于这类股评节目或者所谓专家每天的谈股论金以及对盘面版块的分析,我从来都是敬而远之。原因有几条。

首先。我们炒股操盘要有自己的阵地,要有自己的操作理念和指导思想。所以,要把专注放在第一位,专注自己决定要长期做的那一只股,专注自己的交易系统,专注自己每天要积累的相关素材。所以,单从专注的角度出发,每天去听别人炒哪只股,去听别人分析大盘怎么样,除了做接盘侠,我想不出有什么好结果。

其次。关于信息面的选择。如果把我们炒股每天获得信息来源的渠道从1分到10分来评判。那么在我看来“专家”推荐,只能打0分。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看央视的财经新闻,交易日每天都有实时的股市阅读,其中每天都会请几个专家分析当天的盘面,分析市场热点。那个时候我如饥似渴的追捧着,但实事如果你按照他们的视角去做:好家伙,推荐的股票不是已经站在山顶上就是正往山顶上赶。为什么啊?

我后来想了一下,专家荐股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哪个在涨就说哪个好,那种在跌的人家也不敢看好啊!按惯性,今天涨的,明天的还有冲高的可能。而本身在阴跌途中的,后面大概率还是会跌。所以啊!你听了专家的,要么直接就去接盘,要么运气好一点跟那些已经杀红眼的小散抢最后一口汤,再比谁跑得快。

我常常在想,除开和主力本身勾结的,那种一般性的推荐会不会成为主力反向操作的风向标呢???

所以说真正对自己说话负责的人是不会去推荐哪只股票的。因为股市最大的风险,就在于短线的不确定性。即使强大如庄家,也得看天吃饭。

反过来说,如果你真的很内行,除非关系非常亲密,自己非常有把握。你也不会去公开推荐哪只股的。如果你是庄家,当然可以放一些老鼠仓,但是他会傻到广而告之让小散拆自己的台吗?而如果你是跟庄操作的小散,你也会洞悉主力操盘的节奏,而不是让小散来了一批又一批,让庄家迫不得已延长洗盘时间甚至锁仓离场吧!

就第二点信息的获取这块,我个人的建议。每天的信息渠道获取分为三块。

第一块:自己长期在操作股票的公司信息,最好是业务类和具体产品类的信息。

第二块:行业信息。现在股票越来越喜欢抱团操作,版块的齐涨齐跌非常普遍。所以除了及时掌握目标标的及时动态,深入了解标的整个生态环境也很重要。

第三块:具体财经事件的深入解读。现在刚出来的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发言和问答搞就很有意思,虽然平淡无奇,但都是大智大慧。

最后。我们虽然是小散,但是最好还是要有一点理想。

这种理想可以是金钱,可以是乐趣、也可以纯粹是出于智力上的虚荣。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有一颗诚恳和敬畏的心面对股票市场,面对自己千挑万选出的股票。

想想看,你用来买股票的是自己的钱啊!银行利息一年才几个点?我看到一些喜欢打板的股友在次新股暴跌的那段时间,一周吃三四个跌停板?你这么有钱怎么不给老婆买件新衣服呢?所以,炒股要专注一点,要深入一点,要诚恳敬畏一点。

做到这几点,应该不会很容易再被割韭菜吧!


立志40

一个做股评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操纵39只股票违规获利4310万元后,这才被抓住了。

这就是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廖英强的真实行为,他也因此被罚了1.3亿元。

我经常会想,为什么这些骗子总是能在A股得逞呢?为了让你少上当,我总结了骗子的常见手法和防骗指南。

抢帽子戏法

廖英强的赚钱套路,就是我们常说的“抢帽子”戏法。

拿廖英强本人的例子来说,他在2015年3月20日推荐了兴发集团(600141),下午开盘,散户就冲进去,最高将股价拉升了8个点。



而提前布好局的廖英强,便顺势将自己持有的股票卖出、获利。

到这里,廖英强已经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割韭菜。

细思恐极是不是?

其实,这些名义上的大V实力怎么样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影响力足够大就行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能说服1万个股民同时购买某只股票,每个人买1万股,加起来就是1亿股啊!

1亿股是什么概念?把任何一只50亿市值以下的股票拉上涨停板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草根的崛起

在打造大V这方面,其实也是有套路可循的。

拿微博上的大v来说,起初他们至少会有两个账号。

一个账号对股市看多,坚持上证A股能涨到5000点,另一个账号则股市看空,坚持上证指数跌到2000点。

然后只要每天发微博,从政策、基本面、技术面等预测,如果遇到热点话题,就结合热点话题分析,目标只有一个:论证自己的观点。

不会分析怎么办?不会分析就多研究其他大V的套路,照猫画虎就可以了。

股市的行情很简单,不是涨就是跌。所以,两个号里面总会有一个号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养号期间,每天蹭蹭热点,抱抱其他大V大腿,和某些大V互怼,也能积攒几万的粉丝。



等有了一定的粉丝之后,他们还会找一些大V做对赌。

比方说,他们写的预测是今年上半年上证指数要跌破3000,有个大V跟他的预测刚好相左,

他们可能就会及早在微博造势,扬言要进行一场豪赌。

其实,赌约的结局根本不重要,也没多少人在意,大家也只是看个热闹而已。

看热闹的人多了,粉丝们就很容易被圈进来了。

像雷军和董明珠的赌约一样,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随着赌约的发酵,曝光度和知名度都提高了不少。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影响力就越来越强。

到时候,不管是做会员收费还是其他项目,年收入过亿就不再是梦想了!

免费的午餐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层出不穷的套路面前,我们就只能任人宰割么?

当然不行!

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些的防骗指南,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第一:经常做广告,比如说推荐股市大师或者贩卖炒股软件的人一定要提防。这种人,不管是因为在股市里赚钱太少,还是因为太贪心,修为上肯定是差点的。

第二:想尽各种办法要证明自己是炒股大师的人一定不要相信。智者不言,言者不智,真正的牛人根本不需要向别人证明。

第三:跟你推荐几只股票,说明天一定会上涨几个百分点的一定要小心。这很有可能又是一个抢帽子戏法...



我一直跟大家强调的一句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做投资,如果不了解,一定不要轻信别人的推荐,随便一个消息就重仓。

如果你自身有一定的投资能力,对于一些大v的言论就更不用去轻信了,最多做个参考,最终的决定还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懒先生理财

还真是不依不饶 没完没了了。英强只是在粉丝和亲朋好友间推荐几只股票让大家解套而已,用的着这么穷追猛打吗? 说他利用网络骗人,我们却没有看见他说什么 做什么和受‘’骗‘’人的控诉,到是看见你们这些人在利用网络平台把一个有能力的小人物的小事情给无限的放大,并大势渲染进行打压,还把读者对事情的观点和评论给于删除或屏蔽,你们这种做法合法吗?是经过谁存案的?网络是共享的,言论自由,只要正确 言论 不违法 不粗鲁,你们无权剥夺。到底是谁在扰乱市场,到底是谁在欺骗股民 割股民的韭菜 大家心知肚明,再多的目标转移,再怎么……,我们也不会被你们文章中的导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你们赿是这么搞,其结果适得其反。


gfdhjhx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上市两个人的合谋,推荐股票一喜欢推荐一个喜欢买卖,原来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实际上不是两个人商量好的,而是一种利益捆绑,而且处于信息不对称,一个大获其利 一个亏损惨重,成为了一场忽悠。

散户之所以成为这场游戏的韭菜,尤其自身的因素,那就是不劳而获的思想在作祟,主持人跟投资者非亲非故,缘何要费尽心思,帮您挖掘牛股让你获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正常的行为,可很多人被利益蒙蔽,成为了别人的韭菜。

投资股市每一个人都想赚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赚钱不能走捷径,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没有赚钱的捷径可以走,每一分钱都是需要自己付出劳动的,听一听讲评,看一看专家的荐股,就能获得投资收益。专家岂不是成为拥有神奇点金指了吗,就是股神巴菲特也没有这个本事,那大家都不要辛苦工作了,都去听专家荐股坐收炒股暴利了,那股市是不是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盘,这可能吗?

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专家荐股,最多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而不能作为一种投资依据,尤其是技术分析选定的个股更是充满风险,毕竟技术走势随时可以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投资者要成为韭菜很容易,自己不分析不思考,也不看研报,不看消息,又想赚省力钱,还想一夜暴富。就会轻信别人,打听小道消息,花钱买牛股,追涨杀跌,结果往往中招,不是被骗咨询费,就是炒股亏大钱,要想不成为韭菜,也不是特别难,那就是下做足功课,对公司基本面多做分析,虽然不一定每次都对,但至少可以降低失败概率,选择主营收入增加和主营利润增长均不错的个股,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进,中长期持有,迟早都会收获。

韭菜不是韭菜,在于一念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