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毛主席硬是读了17遍!

在中国史学史上,有两位司马大人是绕不开的高山:司马迁和司马光。一位写了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位写了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虽然两位都是大大的历史学家,但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可是很不相同的。

采取编年体的《资治通鉴》只选取了作者认为那一年最重要的人和事来记录,主要集中在政治事件、军事事件和帝王贵胄之间的权力纠葛之中。

因此,《资治通鉴》也被誉为“皇帝教科书”,后世历朝名臣、明君可能都要仔细研读一番。明朝的张居正就删定批注了一套《资治通鉴》,给万历皇帝学习。

据说毛主席看了整整17遍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呢!
《资治通鉴》毛主席硬是读了17遍!

那么,这部《资治通鉴》到底有多厉害呢?

比如,关于所有的社会争议事件,请参照《资治通鉴》《第二卷周显王十年》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

还有一句《第4卷周赧王三十一年》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翻译: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很触目惊心。“皇帝教科书”是《资治通鉴》耀眼的光环,却也导致不少人的误解:这是一本写给帝王看的书,跟我们大家有什么关系?

其实,《资治通鉴》虽然讲的是历史之事,但是它在讲述治国之道,总结历代王朝兴衰规律与教训的同时,也分析了历史人物的品德善恶、管理政策得失。

而从古到今,治大国或小家,很多道理和方法都是相通的,对领导者的要求也很相似。

《资治通鉴》在总结历代兴亡实践中,特别强调领导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人君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

人君如何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司马光认为关键是要“修心”,包括三个方面,“仁、明、武”。领导者三者兼备,国家就能够治理好。
《资治通鉴》毛主席硬是读了17遍!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领导者的才能也是非常关键,常常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美国一家市场研究公司曾经对101家创业公司的失败原因做过总结,发现其中23%的公司缺少能够指挥大局的人物。

《资治通鉴》站在历史的千年维度里,同样能给现在父母提供很多经验。《资治通鉴》关于齐家有很多值得讲的内容,有两点是最核心、最根本的。一是教育,二是对内心的把握。用《资治通鉴》的经验来培养小孩,不是教条主义,而是以史为鉴。培养的也不一定是知识,而是一种气质。

不管时代怎样变化,伟大的作品总能经得起反复解读,品出不同的智慧和意义。读《资治通鉴》,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还能归纳出很多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一般规律,从中汲取丰富的管理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