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如何得到豫让这般衷心的部属

豫让,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并没有什么惊天伟业,也没有以一己之力改变历史的进程。在智伯被赵襄子杀死后,他为了给智伯报仇,报答智伯的国士之礼,多次刺杀赵襄子,其故事可歌可泣,在中国历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豫让往事

(一)原是无名小门客。根据《史记》记载,豫让是晋国人,在投奔智伯以前,曾经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晋国另外两大家族,在上一篇文章中有所介绍),藉藉无名,没什么人知道他。范氏、中行两家被灭之后,豫让投奔了智伯,智伯对其很是宠信。豫让一直也没什么大功劳,就这么继续籍籍无名着,一直活在历史的视野之外。

(二)挣扎之后欲报恩。智伯被赵襄子杀死之后,豫让没有直接替智伯报仇,也没有自杀随智伯而去。他干了什么呢?他跑了,逃到了山里藏了起来。但是豫让心里不是滋味啊,很是挣扎,心里一番较量之后,豫让说出了千古名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并说“我必须为智伯报仇而死才能报答智伯,才能报答他对我的了解,我才能死而无憾”。然后,豫让就收拾收拾出山了。

(三)执意刺杀赵襄子。为什么是两次?因为第一次被赵襄子发现,被抓了,但赵襄子放了他。在第二次刺杀的最后,豫让自杀而死。

第一次,豫让假扮受刑者进入赵襄子宫中粉刷厕所,随身带有匕首,企图借赵襄子上厕所之机开展刺杀。但是赵襄子有第六感,上厕所的时候直觉告诉他粉刷厕所的豫让有问题,就把豫让抓了。但是赵襄子又觉得豫让是个好人,是个忠臣,认为豫让有义气,就把豫让放了。

第二次,豫让在第一次刺杀失败后不久,就开始了第二次刺杀。这次豫让为了不让别人认出他,全身涂漆,使自己长满漆疮,又吞炭让自己的声音变的沙哑,整的他老婆都认不出来他。然后潜伏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等待刺杀赵襄子。但是赵襄子上桥之后,马受惊了,豫让还是被发现了。赵襄子允许豫让击刺他的衣服以报智伯之恩。之后,豫让就拔剑自杀了。

豫让,针对赵襄子的刺杀没有成功,换个角度说,豫让作为刺客的专业技能是不合格的,也就是说,他的才华是不够的。但是相信很多人在选择部属的时候,希望能够有豫让这样的人能够为之所用。毕竟,豫让这种人,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用着放心。

二、怎样得到豫让这样的部属呢?

(一)莫被才华遮望眼。选择员工的时候,才华固然很重要,毕竟才华出众很可能会给单位带来大的进步,为单位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仅仅才华出众就可以了吗?特别是在追逐利益目标的前提下,很容易只讲效益,而不讲思想。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讲到,有才华的人,容易被人喜爱,也容易和其亲近,一亲近就容易忽视他的德行;有品德的人容易被人尊敬,因此也会被人疏远。所以,在选人用人的时候,很容易只看一个人的才华而忽视了德行。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如果,你一开始选人用人的时候,就只注重才华而忘记考察德行,所谓的培养忠诚度就会成为南辕北辙的笑话。

(二)豫让这样的部属是培养出来的。豫让在第二次被抓的时候,豫让回答赵襄子其如此报答智伯的原因是:

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简单说,以前的东家对待豫让就像对待普通人,豫让也就像报答普通人那样报道他们;智伯对他像国士一样,那他就像国士那样报答智伯。人啊,心里面都是追求平等的。

所以,豫让这样的部属,是领导培养出来的。而培养的方法就是真心相对。你在同时注重才、德的基础上挑选部属,然后真心培养,才有得到如此部属的可能。

最后,再叽歪几句赵襄子释放豫让中的做事智慧。豫让第一次被抓的时候,赵襄子周围人都要杀死豫让,唯独赵襄子认为是豫让是义气之士放了他。豫让和赵襄子两个人之间的一刺一放,分别成就了豫让为智伯尽忠的名气和赵襄子自己的宽厚之名。赵襄子第二次抓获豫让之后,明确表示这一次不能放过豫让,但还是没有直接杀死豫让,而是在让豫让击刺其衣物之后让豫让自杀。赵襄子不仅再一次收获了美名,还通过这种两全其美的方式解决了豫让。这是赵襄子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