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里一个不起眼的狠人

心有猛虎/《资治通鉴》里一个不起眼的狠人

看《资治通鉴》“三家分晋”。发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说他了不得,一登场,就不同凡响。

老子英雄儿好汉,说他了不得,先要奉承他老子,赵简子。赵简子这人比较实在,也很有想法。选继承人一直是困扰君主们的大问题,赵简子硬是有超前的意识,别出心裁,想了个现在看起来特别简单的法子,“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就跟前些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一样,给小朋友们鸡蛋,看谁能够在规定时间里面保管得好好的,据说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耐心、细心等等,诸如此类,这法子,追根溯源,溯回而上,可能就是赵简子这儿来的。如此这般,三年以后,赵简子突然问两个儿子,爹地给你们的简呢,在哪儿啊?儿子“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伯鲁张口结舌,无言以对,这样出其不意的袭击,真是让人猝不及防,确实也能理解伯鲁,但是立储就是一场战争啊,理解是理解,伯鲁就没戏了。二儿子无恤经受住了考验,“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这表现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不单倒背如流,而且简也好好的在袖子里,这样的表现,总觉得有点不真实,谁能三年以后,还把老爹说过的话交代的事牢牢的放在心里咯?或许二哥后面有强大的后援团给他不时吹吹风,不然,这竹简时时随身带着,这二哥也够实诚的,当然,这个不去考究,也没能力去考究,但是,三年啊,无论是哪个智者,即使后世诸葛,穿越时空的距离,来到无恤身边,怕也没想到赵简子用一块小小的简做了这样大的一篇文章,挖了老大一个通古斯坑,更不要说一般人了,所以,不得不佩服无恤的忠厚诚实,做事死搬硬套,就是一呆子,但是正所谓傻人傻福,呆有呆的好,让人放得心,伯鲁不得不服啊。

如果说他上位,还有点让人觉得不真实,那么,面对“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的虎狼之心,无恤的表现真的没得说,坚决,明确,成熟,老练。一,坚决不把自己房屋地产拱手让人,也不要和人商量,该怎样就怎样,韩康子、魏桓子,耍滑头,弄心计,“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赵襄子就认准一条,祖宗之屋不可拆,祖宗之地不可失,土地虽广,一寸也不是多余的,弄到出逃的境地,也绝不松口,这心眼够实吧;二,面对侵略者联盟大兵压境,赵襄子气定神闲,早有定盘星,“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贵为晋时六卿之一,根本不自视高明,自以为是,就一条,听爸爸的话,是不是有点萌,有点可爱?三,同样是逃脱,清代老佛爷,八国联军来了,快跑吧,哪儿荒凉哪儿去,今有范跑跑,快跑吧,不要把自己震垮了。当然,第一厉害的是慈禧,洋人们想要啥就是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这点上,无恤想的那周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为老百姓想了,也为自己想了,确保万无一失,而这个,都是因为有了老爸,老爷子就是这样告诉我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无恤可算是把这话渗到血液里了。据此三点,无恤三年不失简,把训诫背得滚瓜烂熟,绝对不掺一点水分,没搞一分舞弊。无恤就是一特别好的学生,忠厚,老实,听话,认真,考出高分,那是理所应当,换到现在,到哪所学校都是尖子生。

你这样子,智伯不干了,“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战争开始了,赵襄子面对的,是极其不利的境地,兵临城下,晋阳危若累卵,“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人马相食”,虽然“民无叛意”,战况却已十万火急。这个时候,赵襄子的冷静和决断,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他老爹智宣子选拔人才的高超。

1、“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韩魏)”,离间对手,建立统一战线;

2、“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三方周密筹划,准备雷霆一击;

3、派遣特种部队,“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

4、“襄子将卒犯其前”,身先士卒,寻找对方主力决战。

面对张开血盆大口的敌人,他不屈服,不打弯,“襄子弗与”,光明磊落,正义凛然,全身闪烁着正大的光辉。泰山崩于前而心不惊,兵临城下,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有序撤离。坚决遵从老爹思想,无条件信任尹铎,在晋阳特区,你想干啥就干啥,也正是这个最坚固的“革命堡垒”,给了赵襄子最有力的支持。决战时候, “使张孟谈潜出”,“谈约”,“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思虑周密,运筹帷幄,“襄子将卒犯其前”,行动果决,身先士卒,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完全颠覆了我们印象中文质彬彬、整天捧着竹简背诵的书生形象,胸怀大局、睥睨天下,无恤完全可以比肩历史上任何一个顶天立地的统帅。战争结束,“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又显露出他的冷酷、狠毒,强力手腕,让人不寒而栗。温柔时,是听爸爸话的小绵羊,凶猛时,是要择人而噬的雄狮,这是不是就是真正的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