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张献忠的四个养子——或坚决抗清,或被乱箭射死

他们是张献忠的四个养子——或坚决抗清,或被乱箭射死

公元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以成都为西京。大西政权建立后,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张献忠封四个养子为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统领各军。不久,四川各地的明朝将领纷纷聚集兵马,袭击大西农民军,屠杀大西政权地方官员,大西军在进取汉中之时又与李自成部农民军展开激战,一时间陷入两面作战的境地。1646年春,清廷派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大军进军四川,张献忠先是在彭山的江口被明参将杨展大败,后在成都尽杀其妻妾及部分部众后弃城而走,同年十一月,在西充凤凰山被豪格射死。张献忠死后,他的四个养子率领农民军与南明联合,共同抗击清军,但这四人的最终命运却是大不相同。

他们是张献忠的四个养子——或坚决抗清,或被乱箭射死

老大孙可望,明张献忠麾下的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作战勇敢、狡奸,每遇敌,率部下沉着应变,被军中呼为“一堵墙”。因为他识字,又机灵,很受张献忠器重,为张献忠四个养子中之长子。张献忠在川北被杀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并与大将李定国不合,导致内讧,在激战中被李定国部大败。公元1658年(顺治十五年)兵败后降清,被封义王,但清廷对这个反复无常之人也并不放心,仅仅三年后就在一次清廷组织的狩猎中将孙可望乱箭射死。

他们是张献忠的四个养子——或坚决抗清,或被乱箭射死

老二李定国,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十岁时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张献忠看到李定国相貌不凡,收做养子。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封西宁王(后封晋王)。后在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又连克柳州、衡州等四州,在长沙城外设伏将来攻的清军主帅亲王尼堪阵斩,清军全军覆没,两次大胜令李定国天下闻名。后与孙可望不合,导致内讧,这场内讧导致兵民死者数十万,定国精锐亦挫者殆半,所收复的失地也全部被清军再次攻占。后率军护永历帝转战广西、云南,又在磨盘山一役中大败,将士战死者三分之二,南明至此气数已尽,永历帝与李定国也在此战后失去联系。公元1661年,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并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病死于云南勐腊,时年四十二岁。临终前还嘱咐儿子及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但数月后,其子李嗣兴即率部众降清。

他们是张献忠的四个养子——或坚决抗清,或被乱箭射死

老三刘文秀,陕西延安人。早年一直追随张献忠,大西国建立后,受封为抚南将军,与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并称为四将军。献忠死后,与孙可望等率大西军余部数万人,进军云贵,联明抗清,被永历帝封为蜀王。在李定国与孙可望激战之时助李定国大败孙可望,后在清军大举进犯西南前夕病逝。有子刘震,李定国死后,与李定国之子李嗣兴一起降清。

他们是张献忠的四个养子——或坚决抗清,或被乱箭射死

老四艾能奇,能奇初任大西军的平南将军,以勇猛著称,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并称“四将军”。张献忠称帝后封定北王。能奇督十九营兵马,所属兵力有七万人。献忠死后,与孙可望等率大西军余部数万人,进军云贵,永历帝赐能奇名:策勋,封信侯,晋信国公,不受。永历元年(1647年)进攻东川时,遇当地土司禄万钟的埋伏,中毒箭流血不止,药发死于道。其子艾承业率众北返四川,投降于清军,清廷授他左都督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