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珠海翠薇阁艺术馆

传统文化|美学艺术|艺术收藏|文学复兴

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它的旧称为“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实际上是个佛教节日。“盂兰”是梵语“解倒悬”的意思,“盆”则是盛载食物的容器,意为用装着各种饮食的盆器,解救先人“倒悬”之苦。

据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就已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以报答先祖恩德。民间则把“盂兰盆会”与道教的中元祭祀合二为一,成为一场全民性的节庆活动,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民国。

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盂兰盆会由来——目连救母】

民间相传, 在七月十五这一天里,地狱之门大开,所有的鬼魂都可以到世上来走走,享受人间血食。

在中国古代习俗中,人死后升天为神,下地为鬼。但天神和地鬼不是绝对对立的,是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功德作为转换的,即地狱中的鬼如果有功德,也可以脱胎换骨上天成神。

如果他在人世间的亲人有所作为,也可以用善行改变先人的境遇。所以很多人为了祭祀逝去的亲人,为他们积累功德,会在七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的祭祀活动。甚至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在佛教故事中,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收了十位徒儿,其中有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他得道前父母皆已去世。

其母在世时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

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用天眼通察看母亲在地府的情况,看到她已变成饿鬼,境况堪怜。

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目连悲哀,用钵盛饭给母亲。母亲拿饭来吃,还没入口,即化为烈焰,还是吃不上。

目连悲号痛哭,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训示他说,其母在世时种下的罪孽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

于是目连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

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吃到了食物。

目连又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西方极乐世界。

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在这个传说中,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所以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这一天也就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其实,“盂兰盆”作为佛教特有的一种仪式,本来是为了回报哺乳之恩,解救历生父母的“倒悬”之苦,故在七月十五日启建“供佛斋僧”法会,以此功德回施法界有情众生离苦得乐,由是有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流传。

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但由于流传日久,再加上受到民间习俗的影响,“盂兰盆会”的真相被世人误解,有损于佛教的慈孝之道。

盂兰盆会和《佛说盂兰盆经》大有渊源。它主要体现了“上报四恩,下济三途”的佛教孝慈精神,向人们昭示“为人子女者,当念念不忘父母的哺育之恩,心存知恩图报”的观念。

这种孝慈观念不同于一般世俗所谓的孝道,而是应观世间“一切男子为我父,一切女子为我母”,应由一人之父母推及人人之父母,把行孝视为做人的一种本能,人人皆应尽心行孝,把世俗之孝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观念异曲同工。

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琚翠薇

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翠薇阁

珠海-慈孝之日--盂兰盆节

明星御用珠宝设计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