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惠民 以文化民

以文惠民 以文化民

——全市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文明行动系列报道之五

  “人生在世间,贤孝最为先。二十四孝传世间,子子孙孙不能忘。”……这是凉州区四坝镇民间艺人董永虎在凉州贤孝里的唱词。

以文惠民 以文化民

  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四坝镇,与民勤县、永昌县毗邻,地域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群众文化活动氛围浓厚,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攻鼓子”“凉州贤孝”的发祥地、传承地。为重拾散落的历史文化记忆,增进文化传承,该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及文化惠民工程,在寨子村中心社区建成面积约400平方米的乡村民俗记忆馆,制作民俗文化展板30块,累计收集并展示民俗藏品140余件。

以文惠民 以文化民

  “这里展示的杨氏宗谱、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展品,对继承和发扬‘凉州攻鼓子’‘凉州贤孝’等传统文化,唤起人们对父辈们勤劳、朴素的历史记忆,缅怀先辈的艰苦奋斗史,感念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具有重要意义。”董永虎说。

  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开展“乡村文明·文化惠民普及行动”。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持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育民、以文化民,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生活质量。

  推进公共文化。管好用好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做到真正有用、真正管用。建好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利用好乡村舞台、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所,抓好文化精准扶贫,做到适合适用。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做到综合利用。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更多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丰富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培育新乡贤文化。继承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传递新乡贤文化中蕴含的爱国爱乡、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教化乡邻、淳化乡风。

  传承乡土文化。保护好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的历史风貌,加强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通过建设村史展览馆、农耕文化体验馆等方式,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建设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农村留住乡韵、让广大群众记住乡愁,让乡韵乡愁成为人们割不断的情感纽带、抹不去的成长记忆,保留文化形态、保存文化基因,守住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繁荣节日文化。结合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不断丰富节日习俗、拓展节日文化内涵,积极探索体现历史传统、富有时代气息的有效载体。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开展社火、灯展等民俗文化活动,使之成为乡韵的集中呈现、乡愁的最浓时刻,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农村更具情感寄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