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醫療服務行業,民營醫療領域潛伏著的下一朵金花?

腫瘤醫療服務行業,民營醫療領域潛伏著的下一朵金花?

過去半年,醫療服務是醫藥醫療行業漲幅最高的子板塊。

這可不是隨便掐指一算。瞧瞧下圖,醫療服務指數跑得多歡實,醫藥行業以及其他子板塊均被甩開了好幾條街,而同期的上證指數、創業板指數是下跌的。


圖示:醫藥行業各細分板塊行業指數分佈

腫瘤醫療服務行業,民營醫療領域潛伏著的下一朵金花?

與之相對應的,醫療服務分支的一些細分明星,比如愛爾眼科(眼科專科龍頭)、泰格醫藥(臨床CRO龍頭)、美年健康(體檢龍頭)在市場上獲得各方資金的認可。


然而,還有一個分支,目前甚少被提及,卻是醫療服務行業中最具盈利潛力的領域之一,而且進入壁壘較高,企業一旦成功打入,將具備護城河。

這就是本文的主角,腫瘤醫療服務行業。


為什麼對其有如此不俗的評價呢?讓我們順著以下思路來解剖看看。可以說,瞭解這個行業,既可為投資方向指明道路,又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是不是聽著就有點心動。


我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供需缺口突出,是行業最大的機遇


①老齡化進程加速疊加環境汙染因素,惡性腫瘤發病局勢未來恐更嚴峻

首先,惡性腫瘤發病率於0~39歲組處於較低水平,40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80歲以上達到高峰。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十年間提升了3個百分點以上,目前已達到總人口的16.14%。


圖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

腫瘤醫療服務行業,民營醫療領域潛伏著的下一朵金花?

其次,惡性腫瘤是公認的環境相關疾病,環境汙染物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影響機體的生理病理學反應,從而達到致癌致突變的結果。

圖示:我國2016年汙染城市佔比

腫瘤醫療服務行業,民營醫療領域潛伏著的下一朵金花?

同時,近年來我國腫瘤死亡率整體穩中向下,腫瘤逐漸演變成一種“慢性病”。



②國民經濟增速快,老百姓對醫療費的態度是“不差錢”



不過,國民收入普遍在提高。據相關調查顯示,家庭月收入超過1.2萬元人民幣的人群,到2021年預計增至2016年的2倍,達1億家庭,有能力負擔高額藥費的患者有所增加。



③中國醫療醫藥發展仍停留在美國80年代,未來提升空間大

進口腫瘤藥免稅政策一出,醫藥企業轉型醫療服務成為產業鏈擴張的必要之路


2018年5月1日起,我國以暫定稅率方式將抗癌藥相關進口關稅降為零,預示著行業競爭將再升級。


但是傳統藥企的生意越來越難做這事,其實早已有先兆。作為國內老字號藥企之一的益佰製藥,原來藥品收入佔營收比重在90%以上,但2013-2015年,公司營收增速從24%下滑至5%,2016年上半年,其藥品收入增速僅為5%,而醫藥服務業務收入增速高達50%。


許多醫藥企業,如星普醫科、和佳股份等在之前也紛紛示意,既然醫藥研發這麼費力不討好,那就轉戰醫療服務吧。在守住自己核心業務的情況下,都開始積極發展醫療服務新業態。

行業極具吸引力、摸門躍躍欲試的企業也不少,但目前在腫瘤醫療服務這一領域真正具備能力的潛在參與者卻有限。這是因為,行業的進入壁壘真不低。

向鼻祖看齊,MDT模式是腫瘤醫療服務公司致勝的關鍵


MDT模式是指由多個學科的專家圍繞某一病例的某一疾病進行討論,在綜合各學科意見的基礎上為病人提供個性化、高質量診療方案的臨床診療模式。


聽著有點學術?給大家扔個圖。

腫瘤醫療服務行業,民營醫療領域潛伏著的下一朵金花?


前有鼻祖引路,後有理論支撐,參考MD Anderson的成功經驗,我認為,中國企業在腫瘤醫療服務業勝出的關鍵,是MDT模式。目前國內公司益佰製藥、美中嘉和已在佈局MDT,欲在腫瘤醫療的細分領域提前卡位。





小結:

1. 市場低估了腫瘤醫療服務行業的市場空間和供需之間的緊張程度

關注:益佰製藥




邊際投資—— 只說最清晰邏輯觀點,尋找市場前沿預期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