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历史上一昏官,把千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给拆了

宿州是千年州城,地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古汴水)和南北二京的官道上,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饱经沧桑。

宿州历史上一昏官,把千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给拆了

古宿州风景优美,《甬上怀古》载:

徐南形胜数仁州,望中郊原画里收。

濉水绿从梁制度,嵇山青自晋风流。

治方何武知无侣,书访桓谭尚有俦。

闵子祠前松数古,慈鸟犹自恋枝头。

仁州,古州名,南朝梁置。初治赤坎城,即今安徽固镇县新马桥镇仁和集,后迁至夏丘(今安徽泗县城关镇东),唐贞观八年废仁州,以后仁州辖境为宿州取代,所以以仁州代指宿州。宿州是徐南形胜地,有如被魏晋名士熏陶的嵇山(今属淮北),也有流淌几千年的清澈的濉水等河流,在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环境下,有着宿州八景作为代表:睢阳古道、符离晓渡、谯楼暮鼓、烟寺晨钟、相灵叠翠(今属淮北)、扶疏余韵、徐园芳树、闵墓松风。

宿州历史上一昏官,把千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给拆了

其中谯楼暮鼓:古宿州州署有谯楼,鼓楼两层,共5间,较为雄伟,用作守望和报更。明清时期,每当黄昏来临之际,谯楼上晚霞似火,暮色苍茫,给人种神秘的感觉;夜幕降临时,谯楼鼓声响起,震荡夜空,船遍四野,此即“谯楼暮鼓”。

宿州历史上一昏官,把千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给拆了

时至清朝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谯楼被知州尤拔世拆除。

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知州傅文炳重建。上世纪宿州古城墙被拆,谯楼也不复存在。

清朝宿州知府李心锐有诗曰:

叠叠衙前鼓,听来暮色幽。

霜风催画角,星月动谯楼。

响振三更梦,声传四野秋。

渔阳同感慨,挝破古今愁。

尤拔世,生平不详,史书记载不多,《宿州志》记载清朝乾隆三年,即公元1783年,宿州知州尤拔世,把符离坍塌桥改为浮桥,不久浮桥坍塌。后知府张开仕修驿路,设桥兵,用船渡行人。称“符离晓渡”。

宿州历史上一昏官,把千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给拆了

这个尤拔世,真正让他载入史册的是他揭发的“两淮盐引案”。

到了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仕途顺畅,升为两淮盐政,古代盐务管理历来被看作是肥差中的肥差。从三品,虽比不上封疆大吏,但它在朝廷眼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因就是它控制了两淮盐业命脉。尤拔世到任后,向盐商索贿不果,一怒一下揭发了历任盐政吉庆、普福、高恒和众多盐商官商勾结侵吞税银千万两之多,连续舞弊达数年之久,上下相欺,贪利成风,震动朝野。此案在乾隆催促下,经过四个多月审理才了结。

宿州历史上一昏官,把千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给拆了

宿州是千年古城,古城内已经没有多少古迹了,甚至连新建的中国古典建筑都很难找到,仅存的古迹如州北古城墙、福音堂一定要好好保护,希望以后宿州人不要再重蹈尤拔世的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