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毛浴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毛浴镇距离通江县城12公里,三面临水一面靠山,自古以来就是水陆交通要道,素有“小重庆”之美誉。该镇历史悠久,自北朝西魏大统中置诺水县,明、清两代皆为 川 东 北 军 事 重镇。毛浴更是一座红色古镇,1932年底,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置赤江县及毛浴镇于此,红军石刻群标语等历史印记 保 存 完 整 。 如今,底蕴深厚的毛浴古镇在发展中,又 有 了 不 少 新 名片,省级卫生乡镇就是其中之一。

通江毛浴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红色名镇

红军精神在此诞生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毛浴镇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实行共产主义”、 “拥护中国共产党”等红军石刻标语在毛浴镇下街嘉靖门城门上清晰可见。此处的石刻标语群,刻于1933年4月,由红军33军政治部秘书魏传统书写,红军錾字队錾刻,在杜家湾村、武衙门、小河演武厅等不少地方都有这样的石刻标语群。据了解,毛浴境内现存已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红军石刻标语共二十三幅。

1933 年 2 月,红军 11 师 33团团长袁果山率领红军进驻毛浴镇,并正式建立了中共赤江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在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期间,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有关部门曾迁驻这里。同时,毛浴也是红军精神诞生地,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在毛浴召开,全军连以上干部800余人参会。在此次会议上正式确定的红军训词“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成为红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毛浴古镇,可以看到众多红色遗址的文物保护牌以及相关简介,如中共川陕省特委遗址、列宁小学遗址、红军浮桥遗址、红四方面军政治工作会议遗址等。不少著名战役发生在毛浴镇,如鹰龙山战役、鸡子顶战役,红军故事和歌谣流传至今。

通江毛浴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魅力古镇

传承发扬奋斗精神 积极创建卫生乡镇

街上的青石板、弯曲的水巷子、夕阳下的拴马林,毛浴古镇作为通江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

生活在毛浴古镇的人们,虽然过着恬淡宁静的生活,但未曾忘记并一直用行动证明着刻在他们记忆中的红军精神,全镇协同一心,齐抓共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就是最好的证明。

自启动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以来,毛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挂帅,镇主要领导、职能部门组成的毛浴镇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毛浴镇场镇卫生管理制度》《毛浴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达标标准》等相关规定和具体实施方案,坚持落实到位,严格组织实施。确保了爱卫创卫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同时,毛浴镇坚持把创建工作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创建成果结合起来,利用广播、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村民代表会、群众会,宣传创建省级卫生镇的意义、目的以及卫生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环境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良好氛围。正是秉承着红军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署,各单位、社区居委会(村)的积极响应,以及全镇群众的广泛参与,才使得毛浴镇乡镇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提升,今年被评为四川省卫生乡镇。

通江毛浴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

卫生乡镇

全方位改善乡镇环境

让群众乐享宜居生活

创建省级卫生乡镇,毛浴镇开展了多项工作。加快新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综合治理乡镇环境、全力实施大环境整治工程、加强道路及附属设施的维护管理、规范占道经营及车辆停放。例如,建成龙溪村、干溪村 2 大聚居点;硬化村道路,打通断头路;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日产日清,改水改厕改厨,严厉打击“三违”、 “五乱”;新建 2 处停车 场 ;清 除 占 道 经 营 摊 位 、商 贩等。此外,毛浴镇积极开展“万名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活动等,全方位改善乡镇发展大环境。

通过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如今的毛浴镇已大变样,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更深入,居民和职工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 91%,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形成率达 86%,全镇无烟草广告;乡镇环境更整洁美观,垃圾清运率达 100%,下水道管网覆盖率达75%,辖区路灯亮灯率达 100%;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改善,城镇的空气、水质、噪声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近 5年来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食品安全质量提高,卫生监督覆盖率达 100%,持证经营率 97%,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达100%。定型包装食品标志符合要求;公共场所卫生良好,全镇经营单位均有卫生许可证,用品、用具卫生消毒效果监督面达 100%;通过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药物消杀为辅的防治措施,病媒生 物 预 防 密 度 全 面 达标;传染疾病得到有效控制,5 年来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无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一次性医疗卫生 用 品 抽 检 合 格 率 达93%,全镇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9%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