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应桂:回忆张彦青先生

展览名称:彦青百年——山东美术馆藏张彦青捐赠作品暨张彦青百年诞辰纪念展

主办单位:山东美术馆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3月31日至5月5日

展览地点:山东美术馆三楼C1、C2、C3展厅

单应桂:回忆张彦青先生

“彦青百年——山东美术馆藏张彦青捐赠作品暨张彦青百年诞辰纪念展”开幕式现场

今年是张彦青先生诞辰100周年。

我与张老同事多年,共同经历了山东美术事业前进过程中的多个时期。从60年代初在山东艺专,到70年代同在《山东省艺术报》《山东美术报》,再到70年代末又一同调到山东艺术学院并在同一个系任教,我们工作、创作、教学都在同一个单位,相处十分融洽。但由于绘画方向的差异和年龄的差距,我对张老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成就没有更好地作更深层的了解,致使今天回忆起来总觉得知之甚少,十分惭愧。

同为山东人,我与张彦青先生第一次见面竟然是在北京,张老带着光荣使命“闪亮登场”。1959年,北京十大建筑落成不久,人民大会堂组织各省顶尖的画家们为会堂作内部的布置和装饰。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件极光荣的任务。山东省政府请了黑伯龙、陈维信、张彦青、弭菊田等国画家,还有著名油画家陈皋来到北京,住在山东驻京办事处。我当时还是中央美院的一名学生,陈皋邀我去看望大家,那是我初次见到张彦青先生。谈笑风生、善于交际、很有亲和力,这是张老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他们此次的具体任务是考察人民大会堂放画的位置和尺寸,以决定画的内容。带着如此光荣的任务赴京,在我眼中当然是“闪亮登场”了。

1962年我调回山东,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和张老在同一个单位。无论在山东艺专、省艺术报……还是又回到山东艺术学院,张老的乐观、敬业、豁达的人生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8年,张老出生于临清县一个富裕的大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他89年的岁月长河中,经历了战争的烽火、社会的变迁,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尽管风雨兼程,但他始终怀着追求进步、向往新事物、热爱绘画艺术的信念,并将这种信念转化为艺术创造的动力。

单应桂:回忆张彦青先生

张彦青 《位山水利工程》

张彦青先生在北平辅仁大学美术系、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受过专业而系统的美术教育,先后师从于溥雪斋、汪慎生、陈缘督、启功、徐悲鸿、黄君壁、傅抱石、谢稚柳等诸位大师,打下了深厚扎实的美术功底。青年时期的张彦青先生身怀追求光明的爱国之心,于1949年春转入中共中原局城市工作部,潜入武汉参加“反破坏、反搬迁”的护厂、护校及策反活动。1949年6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四野战军的一名战士。1953年转业回到山东后,张彦青先生积极投身于绘画艺术创作,并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五十年代,全国的美术教育蓬勃发展,大量新作品的涌现影响了山东的画家们。山东山水画创作队伍此时形成了以关友声、黑伯龙、岳祥书、弭菊田、刘鲁生等为代表的实力强盛、极具影响力的画家群体。1953年转业回到山东的张彦青先生也成为该集体中的活跃分子,以积极的艺术创作推进山东山水画的传承和创新。他于1959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作品《延安大桥》,老一代革命家、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专门为此题写诗作,引起新闻界和艺术界的极大轰动,当属张老的成名作。这幅写实笔法的山水画作品,成为了张老这一时期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开端。

董老诗曰:

题《延安大桥》

秋水盈川没涨痕,步头无渡阻行人。

一桥架合东西岸,宝塔山前不问津。

这时期张老佳作频出,巨幅山水《位山水利工程》《青岛海滨》《蓬莱岛》被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委员长办公室选用;70年代的《蓬莱渔汛》入选全国美展后,被山东省博物馆收藏;90年代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合作作品《沂蒙春晓》。

美术创作上的接连成功,使张老的艺术走向一个新的境界,在笔墨表现、艺术语言上更加深刻,作品传达的生活气息也更加浓厚。从此,张老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多产期……

单应桂:回忆张彦青先生

张彦青 《青岛海滨》

张老不仅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艺术家,还是一位重情谊、广交朋友的人。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说他和与他同龄的著名山水画家刘鲁生先生的友情。

画坛中一说起张彦青,自然而然地将他和刘鲁生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源于他们长期的合作。他们对艺术事业的执着以及性格上的互辅,促成了他们长期的合作。他们携手访名山大川挥毫写生、深入生活采风、共同举办画展……的确给人一种形影不离的印象。刘老寡言少语、喜沉思,张老活泼开朗、潇洒奔放,但他们却能长期保持着友谊,共同为艺术作贡献,这可能就是刚柔相济的辩证关系。

记得70年代,他们以山东革命纪念地为主题,创作革命圣地系列组画。这是一个重大题材的创作工程,从构思、实地考察、再到写生创作,为时两年。他们走遍了山东的各个老革命根据地和战士们曾经战斗、壮烈牺牲的地方,深受先烈事迹的感动和教育,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创作激情和精神动力。

他们边走边画,两年之后,60幅作品如期完成。这一批作品将二位艺术家的传统功底和写实功夫结合,讴歌时代,讴歌英雄,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并在笔墨语言上有所创新,形成山水画的新风貌,深受专家和群众的欢迎,更引起了徐向前、萧华、苏毅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特别关注,纷纷题字称赞。

徐向前同志在观画后的激动题写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烈士、山东省的广大人民不畏艰险困难,英勇斗争和流血牺牲而获得革命果实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的精神和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为张彦青刘鲁生同志山东革命纪念地国画写生作品展览会题

徐向前

1980年7月4日

很快,画展在山东省博物馆及山东省美术馆举办。它以不同于前人的新的山水的样式出现在观众面前,推动山水画在创新的道路上又一步的前进。

之后二位老画家又联手南下写生,先后到了嵩山、武当、三峡等地,归来后又举办了二人写生联展。他们携手艺术创作、举办联展及前往各地写生采风等艺术活动,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影响到省内外,成为合作友谊的榜样。

张彦青先生的一生都致力于艺术创作,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诉诸笔端,创作出一大批闻名遐迩的精品力作。同时,先生积极推动中国画的国际交流,并为此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我们钦佩和叹服。

回望张老的人生历程,虽历经坎坷,却是不断为艺术奉献的一生。回首张老的人生成就,硕果累累,艺术的道路上铺满鲜花和荣誉,是圆满和幸福的一生。


艺术家简介

单应桂:回忆张彦青先生

张彦青(1918—2007),原名焕,字剑进,号无愠斋主。生前曾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顾问,山东省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山东圣邦美术院院长,齐鲁书画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也是一位颇具名望的革命志士。

张彦青1918年12月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大辛庄镇近古村。1943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先后从师于臧克家、陈少梅、溥雪斋、汪慎生、陈缘督、启功、徐悲鸿、黄君璧、傅抱石、谢稚柳诸大师。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画作“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虽入手于传统,但并未落前人窠臼,而是通过长期实践,深入生活,探索出一条与自然、社会共生共映,而又拓新风的绘画之路。


单应桂:回忆张彦青先生

单应桂,1933年9月出生于济南,祖籍山东高密。斋号为“听泉书屋”、“容园”。1949年5月参加工作,任山东人民出版社助理美编。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诸名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单应桂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历任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省委、省府授予首批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7年又授予她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终身艺术成就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