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與抑鬱

過敏與抑鬱,本是同根生

近幾年,對抑鬱症、過敏症與微生物關係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結果提示我們,抑鬱和過敏有可能具有相同的致病源——微生物與炎症,兩者還具有密切的相關性。

這些研究結果符合“衛生假說(hygienehypothesis)”所提出的觀點,即因抗生素及各類抗菌藥的普遍使用降低了兒童接觸微生物的機會,這些孩子更容易患上自身免疫系統所誘發的疾病,例如過敏性疾病及各類炎症。舉例來說,在過度乾淨的房間裡生長的孩子更易發生過敏現象,這是因為他們的身體沒有足夠的機會來面對過敏原,以至於日後碰到過敏原時更易被影響。

美國研究者檢查了835名兒童從出生到1歲期間的醫療記錄。他們發現,1歲前從未發過熱的兒童中,有一半在7歲前發生了過敏反應;而在那些發過1次熱的兒童中,7歲前發生過敏反應的比率是46.7%,在那些發過2次熱以上的兒童中,這一比率降到31%。因此他們認為,嬰兒如果能在1歲前發幾次熱,將減少日後患過敏症的風險。

過敏與抑鬱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以前一些歸咎於神經或心理缺陷的精神疾病,其實是微生物引起的。一些研究表明,微生物感染本身不會中斷大腦發育,而是由感染引起的身體免疫反應影響到了神經系統,並造成傷害。

兒童早期過敏性疾病增加焦慮和抑鬱的風險

分析結果認為,4歲時的過敏性鼻炎與7歲時的焦慮和抑鬱評分顯著相關。過敏性持續性喘息與內化評分升高顯著相關。在4歲時存在一種以上過敏性疾病和過敏性鼻炎合併其它過敏性疾病的與7歲時行為和情緒量表評分具有劑量依賴性關聯(dose-dependentassociations)。因此該研究結論認為:4歲時患有過敏性鼻炎和特異性持續喘息的兒童在7歲時內化問題行為(焦慮和抑鬱)的風險增加。此外,多種過敏性疾病與內化評分升高具有劑量依賴性關聯。

最新發現:過敏性疾病患者更容易患精神疾病

最近發表在Frontiers in psychiatry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證實:過敏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哮喘、過敏和特應性皮炎(溼疹)患者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

研究者觀察到,有“3A”的患者(asthma, llergies, and atopic dermatitis (eczema),3A即:哮喘、過敏和特應性皮炎[溼疹])似乎很容易在情感上出現障礙,他們比健康人患精神疾病的風險高1.6倍。

研究者回顧了對46647名過敏性疾病患者的健康記錄,以及139941名患者的健康記錄,涵蓋15年的時間跨度。他們發現,10.8%患有過敏症的人患上了精神疾病,而那些沒有過敏症狀的人只有6.7%患精神病。研究人員指出,與患有哮喘或花粉熱的患者相比,溼疹患者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較小。

這項研究建立在早期研究精神疾病和過敏相關性的基礎之上。2008年發表在《國際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雜誌》上一項重要研究發現,患有哮喘的兒童普遍存在抑鬱和焦慮。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推斷,這兩種症狀擁有共同的潛在因素,包括慢性壓力、遺傳因素和炎症。

炎症可能是過敏和精神疾病的原因

研究者認為,炎症可能是導致過敏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罪魁禍首。炎症即為“人體免疫系統對刺激的反應”,從某種意義上講,炎症反應對身體有益,它允許身體增加防禦,執行重要功能,如癒合傷口或對抗細菌感染。但問題是在太多情況下,免疫系統識別錯誤,啟動了一個永遠不會被關閉的炎症反應。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對過敏的描述是:“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現在,科學家們開始認為精神疾病也有相似的發病根源。

目前,國外研究過敏症對抑鬱症影響,主要是利用過敏症與抑鬱症季節性高峰進行研究。有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和免疫學證據證明過敏症和抑鬱症之間的協同關係。

  • 對芬蘭地區的雙胞胎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過敏症和抑鬱症有共同的遺傳危險性;
  • 在婦女人群中發現過敏症和抑鬱症之間的聯繫程度要比男性高。細胞因子的表達活化可能在這種關聯性起到了關鍵作用。
  • 還有文獻指出,對癌症和肝炎病人在臨床上進行使用細胞因子來治療時,常常伴隨抑鬱症狀甚至是自殺行為,而及時停藥即可有效預防這種抑鬱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