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真的抑鬱,而是「需要」抑鬱!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我們周圍會有人患上了抑鬱症,那麼抑鬱症的表現有哪些?你真的得了抑鬱症了嗎?我們時不時就會聽說,唉呀,我今天抑鬱了,其實說這話的人,他不是真的抑鬱,而是需要抑鬱,這又怎麼解釋呢?

“抑鬱症”這個詞已經廣為人知,但大家對它還有不少誤解。許多人都感覺自己得了抑鬱症,其實往往只是心情不好。很多被別人認為樂觀開朗愛笑的人,反而是重度抑鬱症患者。抑鬱症就是心靈上的“感冒”,它並不是洪水猛獸,但也需要認真對待科學治療。

你不是真的抑郁,而是“需要”抑郁!

抑鬱症就像感冒一樣常見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抑鬱障礙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障礙患者。中國有5400多萬抑鬱症患者,占人口的4.2%。

除了原發性抑鬱症,還有很多疾病伴發抑鬱障礙。上海某綜合醫院收治的457例內科住院患中,有17.4%伴有抑鬱。帕金森病患者中抑鬱發生率為25.5%~70%,並且抑鬱可能為其首發症狀;卒中後患者中抑鬱發生率為30%~64%,並且有抑鬱者較無抑鬱者死亡率高3~4倍;有45%的心肌梗死患者伴有抑鬱,有抑鬱者比無抑鬱者死亡率高4倍;25%~47%的癌症患者伴有抑鬱;透析患者中18%~79%伴有抑鬱;其他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梗死性痴呆、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紅斑狼瘡,及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疼痛綜合徵等也可伴有抑鬱。

不過科學家做過另外一個實驗,就是把抑鬱傾向的人放到積極樂觀,充滿愛心的家庭或群體裡,他們的情緒也會好轉。

所以如果知道自己具有比較容易受“社會認同”影響的特質,不妨多多和更容易快樂的人待在一起吧。

以前有一位那不勒斯的工人買了一杯咖啡,卻付了兩杯的錢,他對老闆說:今天我手上有一點閒錢,我想存一杯咖啡分享給別人。後來這成為當地的一個傳統,客人經常買兩杯咖啡,一杯送給有需要又暫時沒閒錢的人喝。

我從這個溫情的故事裡面得到啟示:其實幫助我們擊退“假性抑鬱”的心理資源也需要日積月累,尤其需要擁有意大利工人那樣多買一杯存起來的心態,而不是等到情緒處於焦躁、爆發的邊緣才想起來急救。

決定快樂的是很小很小的事。曾經有一個精神科醫生,為了幫助他的病人獲得比較正常的生活,幫助他們嘗試各種事情,看看他們可以從哪些事情裡面得到成就感和快樂。

醫生髮現其中有一個抑鬱患者在修剪指甲時,會表現得特別興奮,於是建議她學習幫別人修剪和美化指甲的技術。這個病人最後開了一間美甲店,認真幫客人做指甲時,抑鬱情緒便會好轉。

還有一個瑞典電影,也講過一個有抑鬱傾向的家庭主婦的故事。這位主婦有一個脾氣暴躁的老公,三個年幼的孩子,她的情緒總是在抑鬱的邊緣。有一次,購物時中了一個大獎,獎品是一臺照相機。主婦開始用相機記錄生活,沒想到攝影這件事成為了她黯淡生活裡的一抹光亮,她熱情地記錄著,還收穫了一位攝影摯友。抑鬱的情緒也大大好轉。

這兩件事都在說明同一個道理:很多時候,決定生活中快樂的其實是一些很小很小的事,這些事能夠讓人投入,專注,沒有額外的回報,但本身就是情緒的獎賞,要花費一番時間和心力去找到屬於每個人的那一兩件小事。

心理學家說:決定快樂或悲傷的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看待事件的態度和角度,當我們感覺自己抑鬱時,或許是身體在提醒我們應該換個角度來對待那些人和事了。

看了上面的文章,大家自己就能夠判斷自己是否真的抑鬱,我相信大多數人可能是因為種種客觀原因而引起的精神上的低落,從而造成心裡的空虛壓抑和痛苦,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抑鬱。所以在平時,我們應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工作和生活,充實的度過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