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我們巢湖人叫八月節的

中秋節,俗稱八月節、八月半,始於唐盛於宋,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重要傳統節日。中秋節在中國和韓國,都是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我們巢湖人叫八月節的

起源。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有:“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一說和農業生產有關,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中秋節,我們巢湖人叫八月節的

發展。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歷史學家依據此類信息推斷,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最初是興起於古代宮廷,然後擴散到民間。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

中秋節,我們巢湖人叫八月節的

中秋節,我們巢湖人叫八月節的

風俗習慣。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就十分流行,有許多詩人名篇傳世。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並出現了節令食品,“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明清兩代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多與文人學士有關。

巢湖也是賞月佳地,清代李恩綬《巢湖打魚詩》雲:“巢湖夜月天下無,月光燭網不模糊。宵宵那用燃枯蚌,抵得江南甓社珠。”

在巢湖的抱書橋頭,還有捉月亭一座。捉月亭,又名折柳亭,“在抱書橋邊,昔人以李太白擬呂士元,故名。”

瓊山人吳言訪遊巢縣,曾作《折柳亭弔古詩》:“依依疏柳傍江亭,折柳應懷弔古情。赤手難為匡國計,青雲竟負濟世名。一時魚腹藏遺恨,千古江潮作怒聲。唯有無邊公道月,夜深相照獨分明。”

中秋節,我們巢湖人叫八月節的

殺鴨子。中秋節賞月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保留節目。但在巢湖流域,除了吃月餅,中秋節吃團圓飯時,必須上一道紅燒鴨子。

相傳,這個習俗源於元末月餅起義的歷史故事。當時,蒙元統治殘酷,廣大百姓不堪忍受。江淮義士朱元璋順應潮流準備中秋節起義。為了便於聯絡並確保安全,他命令屬下將寫有“八月十五殺鴨子”的紙條藏入月餅裡,發送到各路英雄手裡,相約“八月十五殺韃子”。從此,八月十五殺鴨子成為特色地方習俗之一。

中秋節,我們巢湖人叫八月節的

吃螃蟹。巢湖水產豐富,其中“銀魚、白蝦、螃蟹”自古號稱“三珍”,尤以螃蟹為世人珍貴。清代周元輔認為有了巢湖這麼好的螃蟹,連江裡的鱸魚也不值得羨慕。其《十月二十日泊巢湖西口有憶徐毅甫隱處》詩云:“水寒霜冷落葉初,十年曾此過巢湖。黃柑紫蟹猶堪買,不羨張翰江上鱸。”

中秋節,我們巢湖人叫八月節的

所謂“西風響蟹腳癢”,中秋意味著巢湖進入吃螃蟹的時節。對此,童挹芳的《巢湖雜詠》有很到位的刻畫:“蓼花風起雁初飛,晚向雲濤理榜歸。始信漁家有真樂,持螯舉酒送斜暉。”

俗諺。巢湖俗諺:“雲掩中秋月,雨灑上元燈。”謂八月十五陰天,正月十五就會是雨天。但《 巢縣誌》雲,此語只言煞風景,並不互相驗佔。

巢湖俗話:“二八月天亂穿衣”。 二、八月,指農曆二月、八月,期間季節交替、天氣變幻不定,宜根據自身需要隨時換裝,春不急減裝、秋不急增衣。所謂的“春捂秋凍”中的“秋凍”,正是八月此時,酌情凍一凍可以增強身體抵抗力。當然,不能過於教條而受涼。

巢湖俗話:“過了中秋無時節,不是風雨就是雪。”意思是:一個月過去了十五,就會感覺這個月剩下的日子過得很快; 一年裡到了中秋, 本年剩下的日子也就不多。

中秋節,我們巢湖人叫八月節的

用老人的話講, “沒日子了”。有嘆息日月如梭、歲月無情的意思。還有一句土話與之如出一轍:“年怕中秋月怕半,一週就怕星期三。”應屬於古代俗語的衍生品。

中秋節,我們巢湖人叫八月節的

巢湖麻鴨,是巢湖重要特產,先後獲得,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認定,

是無為板鴨的主要原材料,無為板鴨,是著名地方特產,

無為板鴨製作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秋節,我們巢湖人叫八月節的

中秋,這是一個團圓的日子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