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中秋節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節,時在農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又被稱為月夕、八月節或團圓節。

中秋節僅次於春節,與端午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關於起源有不同的傳說:一說源於古代帝王祭祀活動,後貴族官吏及文人學士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說和農業生產有關,稻子成熟之時,人們以秋天中間之日,慶祝豐收、表達喜悅,是古人“秋報”的遺俗。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北宋時期,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到明清兩朝,賞月時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且“其祭果餅必圓”。月餅圓圓,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也是過節時親人朋友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除了文獻記載,從詩歌中也尋得一些關於中秋的淵源。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裡有詩歌描述“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唐代“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簌寂無聲”、“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皆是詠月名句。宋代蘇軾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用意和境,將中秋之月推上千古絕唱。

水調歌頭·中秋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