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用膳有多奢侈?一餐要拼六張桌子!

清代皇帝用膳有多奢侈?一餐要拼六張桌子!

說到皇帝,我們就會想到至高無上的權利、莊嚴巍峨的宮殿以及奢華富貴的生活,當然每日三餐也應該是山珍海味,美味無比。可是歷史上明代以前是沒有御膳房這個龐大機構的,到了清朝才出現什麼滿漢全席,什麼老佛爺一頓就吃一百多道菜。

清代皇帝用膳有多奢侈?一餐要拼六張桌子!

據《宮廷瑣記》載,慈禧、光緒的份例大體如下:豬肘子五十斤、豬羊各一隻、雞鴨各兩隻、雞蛋二十八個、蔬菜十五斤。另有牛奶一百二十斤,茶葉十五斤,燕窩、魚翅、海參、銀耳等山珍海味若干。皇后及皇貴妃以下妃嬪、皇子等依等次遞減。如無特殊情況,嚴格按份例供應,不得擅自增減。

清代皇帝用膳有多奢侈?一餐要拼六張桌子!

可是菜品多了,怎麼擺呢,相我們現代人平時請人吃個飯最多二十多道菜,再多桌子也擺不下了。所以皇帝老兒吃飯每餐要擺六張桌子,而且也不是每道菜都吃,一般情況下只選擇其中的幾種。無論哪道菜,即使它再可口,皇帝都不能連吃三口,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家規,叫作“吃菜不許過三匙”。

清代皇帝用膳有多奢侈?一餐要拼六張桌子!

皇帝每次用完膳,往往將吃不完甚至沒動過筷子的飯菜賞賜給臣下,比如宮內的妃嬪、皇子公主、侍衛等等。而那些沒有賞賜的剩飯剩菜,大部分會被倒賣到民間。古代京城好多高檔一點的飯館都會打出皇家御膳的旗號,就是倒賣的御膳房剩飯剩菜,並且形成一條非常完善的產業鏈。從太監、宮女,到民間小販,三教九流都匯聚其中,畢竟都是御廚打理,總可以賣個好價錢。

清代皇帝用膳有多奢侈?一餐要拼六張桌子!

清皇室源起於東北滿族,因此在飲食上沿襲了滿族的飲食習慣,每天只吃兩頓正餐,稱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點至八點半進行,晚膳在十二點至下午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提早一個小時。兩頓正餐之後,各加一頓小吃,時間不固定,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夜宵。

清代皇帝用膳有多奢侈?一餐要拼六張桌子!

清朝的宮廷美食可以說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例如鼎鼎有名的滿漢全席,它是清朝時期的宮廷盛宴,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既有宮廷菜餚特色,又有地方風味精華。滿漢全席主菜大概有一百零八道,其中南菜五十四道,北菜五十四道,各佔一半。入席前,先上二對香,茶水和手碟;檯面上有四鮮果、四乾果、四看果和四蜜餞;入席後先上冷盤然後熱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滿漢全席,分為六宴(蒙古親藩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白宴、節令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

清代皇帝用膳有多奢侈?一餐要拼六張桌子!

不但如此,御用的食材與一般民間的不同,都是精挑細選的上等品,更為昂貴的是人工費。比如光緒帝吃的雞蛋,要特定的母雞在特定的地點,還要經過專人大量的挑選甄別。所以這些御用的雞蛋到了御膳房的價格是三十四兩銀子,平均每個雞蛋耗銀八兩半。當時的市價,一個雞蛋大約兩文錢,即一兩銀子可買五百個。雞蛋尚且如此,況山珍海味乎?

清代皇帝用膳有多奢侈?一餐要拼六張桌子!

然後每個朝代的不同時期,那些御膳也不一樣。比如到末代皇帝溥儀這,就變味了。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曾回憶道:我從來不吃御膳房做的,每餐吃的是太后小廚送的菜餚,因為太后用的是高級廚師,做的菜餚味美可口,每餐總有二十來樣。而御膳房做的都遠遠地擺在一邊,不過做個樣子而已。隨著朝代的更迭,御膳也漸漸變得華而不實,淡而無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