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張垣」涿鹿縣第一次解放

「烽火张垣」涿鹿县第一次解放

烽 火 張 垣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不忘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張垣方誌按公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以饗讀者。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在張家口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許多重要戰役和事件。今天張垣方誌向大家推送涿鹿縣第一次解放,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烽火张垣」涿鹿县第一次解放

涿鹿縣第一次解放

民國34年(1945年)4月30日,冀察軍區根據黨中央1月“確保察南十縣為我所有”和“切實掌握平綏路”的指示,作出了察南戰役的部署,5月10日,八路軍冀察軍區十一分區(平西軍分區)主力七團集結於蔚縣尚莊及涿鹿三道溝、喬麥川一帶。四十四團集結於柳樹莊及虸蚄口一帶。次日晚部隊進入陣地,在東起桑園、礬山,西到石門、岔道75公里長的戰線上,將所有敵偽據點分割包圍起來,切斷敵人的通訊聯絡。

12日晚,七團在分區肖文玖司令員的指揮下,除三連配合四十四團攻擊桑園之敵外,其餘部隊一連圍攻岔道據點,偵察連圍攻石門據點,三連擔任對倒拉嘴之敵的警戒,四連在輝耀及石甕一帶準備阻擊涿鹿增援之敵。戰鬥開始後,首先攻擊岔道據點。岔道是涿鹿通往蔚縣、廣靈的交通要衝。該據點由偽涿鹿縣警備團第二中隊一個小隊駐守,拔除這個據點,對整個戰役具有重要意義。一連經過兩次強攻,敵人依賴碉堡工事頑強固守,戰士們在碉堡周圍一方面構築工事進行坑道作業準備用炸藥爆破,一方面進行政治攻勢。13日下午3時,保岱日偽軍200餘名,高堡日偽軍100餘名出來增援。在石甕村南遭到伏擊,逃回涿鹿城。戰鬥中日軍駐涿鹿城指導官三滕被擊斃。岔道據點之敵在彈盡糧絕、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於15日繳械投降。岔道據點攻克後,團指揮部移至石門,開始對石門據點發起攻擊。18日下午,50多名偽軍在八路軍攻勢下,捆綁著日軍指導官走出圍子,全部繳械投降。七團又相繼逼退倒拉嘴、欒莊、廣恩屯據點之敵。6月1日凌晨,懷涿支隊攻破涿鹿城東的雙樹偽軍據點,13名偽軍繳械投降。

日軍為了確保涿鹿城,6月12日從淶源撤出的日軍一箇中隊進入涿鹿桑乾河南的五堡、六堡、廣恩屯一帶,高堡據點也增加了兩個騎兵連,一個步兵連的兵力。八路軍七團和四十四團於6月16日集結於好妨口以南一帶進行短期休整,並著手察南戰役第二階段的準備工作。

「烽火张垣」涿鹿县第一次解放

涿鹿縣第一次解放

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駐涿鹿城的日軍倉皇撤離。偽警備團張錦部500餘人,企圖憑藉涿鹿堅固的城牆和工事固守,等待國民黨軍隊接管。為儘快解放涿鹿城,8月16日,中共懷涿縣委派六區區長韓清進城與張錦談判。張錦以“部下不同意,容我和弟兄們商量為由”拖延時間。

8月19日,八路軍冀察軍區十一分區肖文玖司令員,指揮七團、四十四團、新四團、新五團、懷涿支隊圍攻涿鹿城。傍晚,涿鹿城四關的防衛很快被突破,偽軍全部龜縮在城裡,憑藉城牆頑抗。圍城部隊一方面準備攻城,一方面派代表和張錦談判,爭取和平解放縣城。是日上午,八路軍談判代表十一分區作戰科長張明錦,借偽軍繩索登上城牆,進入設在關帝庫的偽團部。鑑於大軍壓境,張錦被迫接受八路軍提出的條件,答應下午四時開南門繳械投降。但到時未見行動,圍城部隊便向城內敵人喊話。據城之敵非但不開門,反而突然開槍射擊,雙方重新交火。

「烽火张垣」涿鹿县第一次解放

涿鹿縣第一次解放

20日上午,因戰況突變,圍城部隊奉命主動撤離。張錦乘機率部出逃,企圖西去大同與傅作義部會合,途遇八路軍的阻擊,又驚慌折回涿鹿西部山區,到上葫蘆、溪源、護路灣等村駐紮。

8月27日,冀察軍區命令十一分區新五團“火速趕到涿鹿城南解決棄城逃竄的偽軍張錦部”。29日拂曉,新五團與懷涿支隊將張錦部圍困,逼其投降,收編張部500餘名。至此涿鹿全境解放。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軍事志》《張家口市志》《張家口地方史》《張家口文史資料》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