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它們,曾經貢獻了“瓷都”景德鎮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它們,是新中國計劃經濟時期,“四大名瓷”生產廠家的代表;

它們,生產的精美瓷器在封閉的上世紀50—70年代遠赴海外;

它們,有著新中國“十大瓷廠”的美譽,卻在90年代逐漸沒落。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70年代的昌江大橋

1980年後,十大瓷廠進入鼎盛時期,每家廠都有兩三千名工人,每年產值達幾千萬元。那時景德鎮的年輕人不進政府機關都要進瓷廠工作,瓷廠職工的工資有上百元,而一般單位的工資才四五十元。鼎盛時期,瓷廠下班口哨聲響,浩浩蕩蕩的工人走出廠門......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建國初到改革開放的特殊時期,景德鎮十大瓷廠的瓷器在市面上很難見到,連廠裡職工要結婚買一套都要靠領導批條子。大部分的瓷器都出口到國外東南亞地區,為新中國創造外匯收入,以支持國家其它工業的發展。1995年以前,十大老瓷廠的總產值曾經達到四億元以上;當時,景德鎮的人口占全江西省的3%,上繳的稅收卻佔全省的20%,成為江西省重要的工業基地。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憑著十大瓷廠的整體實力以及一批部、省屬陶瓷研究機構,例如研發7501瓷的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等,景德鎮瓷器在國內外均"傲視群雄"。到上世紀90代初,景德鎮陶瓷品種已發展到20個大類、2000多個器型、7000多個畫面,形成了日用瓷、仿古瓷、建築瓷等門類齊全的陶瓷產品體系,並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人民廣場

但這般“好景”僅存在於1995年之前,誰也沒料想到,繁榮竟可在一夜間傾倒。

當時,國家實行市場經濟改革。關停、改制,停產,景德鎮老瓷廠的改革導致大約數十萬職工處於失業狀態,倘若要維持這些企業的正常運營,每家企業的最低費用大約在5000萬元以上,當時景德鎮的財政資金根本無法負荷。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光明電影院

九十年代中期,一些瓷廠開始陷入經營困境,只能靠貸款支付工人工資。當時政府試圖救市,準備動用財政資金,同時動用各種金融手段,維持十大瓷廠的經營,緩解就業危機,但最終也沒能阻止景德鎮陶瓷業的衰落。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老瓷廠職工說,“十大瓷廠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死亡的”,十多萬工人失業。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這些企業的債務最後都落到景德鎮市政府身上,政府揹負了70億元的債務包袱,巨大的財政負擔將景德鎮的城市經濟也一起拖入深淵,就這樣“十大瓷廠”突然沉睡,再也沒有醒來。

曾經叱吒風雲的十大瓷廠真實寫照。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市建國瓷廠,1950年10月成立,是景德鎮解放後建立的第一家瓷廠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市為民瓷廠,1965年建成投產,原名高級美術瓷廠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市藝術瓷廠,原名工藝美術瓷廠,建於1958年。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市光明瓷廠,1961年由紅旗瓷廠一部分劃出成立,青花玲瓏瓷是光明瓷廠的金牌產品。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市紅旗瓷廠,1957年由第六、第七和第九瓷廠合併而成,產品以青花餐具酒具實用器為主。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市人民瓷廠,1956年由公私合營的華光、群益、光大三個瓷廠合併而成,稱“景德鎮第三瓷廠”。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市宇宙瓷廠,原為建國瓷廠第一分廠,建於1954年。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市東風瓷廠,前身是1951年由瓷商集資成立的裕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1956年稱第一瓷廠,1958年改稱東風瓷廠。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市紅星瓷廠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雕塑瓷廠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景興瓷廠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紅光瓷廠

歷數景德鎮十大瓷廠幾代陶瓷人的崢嶸歲月

景德鎮市新華瓷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