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蛮猛人:兵谏后自断足,国君败回拒纳而从死,其后世代守城门!

楚国,是春秋期间崛起于汉江之间的南方大国。从西周到东周,楚国不但多次背叛周王室,还多次向周王国诸侯发起进攻,因而长期被中原势力视为蛮夷,号称“南蛮”。到了后来,楚人干脆也认了——与其不被周王室赏识,还不如重起炉灶:“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随后,自立为王。

楚蛮猛人:兵谏后自断足,国君败回拒纳而从死,其后世代守城门!

“蛮”,意思是粗野,凶恶,不通情理。楚人居然自称蛮夷,可见其民风彪悍,猛人极多。

对楚国之外的人而言,对楚国之“蛮”,都有着切身体会。

楚武王执政前期,持续不断地攻打南申国、甫国、许国,长达三十年,打得周王室士兵叫苦不迭,连声哀叹:“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诗经·扬之水》)后来又因为请求王室尊封不成,楚武王干脆自封为王:“……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楚文王上台后,显得更加蛮横无礼:先是看中盟国国君的妻子息妫,抢了息妫而灭亡息国;后来,他又不念亲情,悍然吞并了母舅之国邓国!

外人看来,楚人一味好勇斗狠,毫不讲理、目无礼法、不念亲情,是典型的蛮夷。不过,外人也许不知道,在楚国内部,楚蛮对自己人也是如此——哪怕是面对国君,该蛮之时就得蛮!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去攻打南申国,巴国作为楚国同盟,随同前往。可在行军过程中,楚文王却因小事而戮辱巴人。巴国极为不忿,从此背叛了楚国。

公元前676年,怀恨在心的巴人派兵围攻楚国的那处(湖北荆门市东南)。那处县尹阎敖猝不及防,很快就被巴人攻破了城门!阎敖见大事不妙,被迫跳入涌水逃亡,才捡回了一条性命。攻下那处后,巴人趁胜追击,一直攻击到楚国国都城门之下。

楚蛮猛人:兵谏后自断足,国君败回拒纳而从死,其后世代守城门!

堂堂大楚国,居然被敌人攻打到城门之下,颜面何存!见到阎敖后,楚文王大怒,立刻就将他杀死,以严肃军纪。

然而,楚文王没想到,这却引发了更大的麻烦!

楚国国内,向来就存在众多强大氏族。这些氏族,不但人多势众,而且八百年前都与楚王是同一个祖宗,裙带关系复杂。他们可不是楚王轻易能惹的!

阎敖固然是战败了,可是阎敖战败的根因,却在于楚文王本人。如果不是当年楚文王戮辱巴人,巴国又怎么会背叛楚国、与楚国为敌?楚文王不先自责,却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杀大臣,又如何能服众?

因此阎敖刚一被杀,阎敖族人就起来造反了!

公元前676年冬,巴国眼见楚国内部大乱,也趁乱再次攻打楚国。


公元前675年春,被国人闹得心神不宁的楚文王,决心亲自带兵去找巴人决战。没想到,楚文王也在津地(湖北江陵县南)被巴人击败,灰溜溜地退回了国都!

楚蛮猛人:兵谏后自断足,国君败回拒纳而从死,其后世代守城门!

就在楚文王站在国都大门外时,他遇到了在“楚蛮”中也是名声在外的“猛人”——鬻(音育)拳。

鬻拳,原本是楚国大夫,也是楚国公族。曾有一次,鬻拳向楚文王进谏,楚文王不听。这可把鬻拳给惹恼了,楚蛮之“蛮性”突然大发,手握兵器,就顶到楚文王脑门上去了!——竟然敢不听我的话,我就要你性命,管你是不是国君!

看着鬻拳凶狠模样,一直固执己见的楚文王终于软了下来,同意按鬻拳说的办。见楚文王让步,鬻拳也放下了兵器。事后,楚文王有感于他的忠心,并没有怪罪于他。

但是,接下来鬻拳的举动又震惊了所有人。他说:“我用兵器威胁国君,罪莫大焉!虽然国君不怪罪,我怎敢不自行服罪?”于是,就砍掉了自己的双腿!

“猛人”鬻拳,不但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鬻拳失去双腿后,楚文王也怜惜他的忠勇,任命他为大阍。楚国人听说此事后,也极为佩服,尊称他为太伯。


对于“大阍”,古人又出现了小小争议。

《周礼·天官》云:“阍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郑玄说:“阍人,司昏晨、以启闭者,刑人墨者使守门。”因此,有人认为鬻拳作为“大阍”,守的是楚王王宫。

楚蛮猛人:兵谏后自断足,国君败回拒纳而从死,其后世代守城门!

然而,《周礼·秋官·掌戮》曰:“墨者使守门,刖者使守囿。”意思是被施墨刑之人来守宫门,被施刖刑之人去守园囿。想想也是,国君与权贵经常出入的王宫之门,如果让一位失去双腿的人来负责,不知有几位国君耐得住性子、等着他慢腾腾地去开关宫门?因而,鬻拳所担任的大阍,不是《周礼·天官》中说的阍人。

《周礼·地官》中,也有“司门”之官,为下大夫,掌管国都城门的启闭。鬻拳本是楚国大臣,又是楚国公族。虽然鬻拳曾经以武力威胁楚王,但楚人都不认为他是欺君犯上,反倒认为他是忠心耿耿,当然不会把他当作罪人看待。

所以,鬻拳所任“大阍”,应该是《地官》中的“司门”之官,而不是《天官》中的“阍人”。鬻拳所守的门,也是楚国国都城门,而不是楚王宫宫门。


“猛人”鬻拳掌管着楚国国都大门,自然就碰到了刚刚打败战而归的楚文王。

看着垂头丧气的楚文王,鬻拳蛮性顿时又上来了:自武王以来,楚人出战必有功,战败则必罚。前任莫敖屈瑕战败之后,自己就自杀服罪;阎敖战败,又被楚文王所杀。如今楚文王战败,如果就这么放他进城,何以警示国人?

楚蛮猛人:兵谏后自断足,国君败回拒纳而从死,其后世代守城门!

于是,鬻拳就公然拒绝开城门放楚文王入城!

作为下大夫,居然敢拒绝国君进入国都?在其他国家,城门官敢这么做,早就被视作谋反、为国人所杀了。然而,在“楚蛮”之国,只要“蛮”得有道理,就是楚王也拿他没办法!

被鬻拳教训了一通的楚文王脸上无光,只得灰溜溜退回,率军杀向了黄国。在黄国踖陵(河南潢川西南),楚文王大败黄国军队,然后才敢回国!

可就在回国的路上,连日征战的楚文王劳累过度,不幸染上了重疾,当军队到达湫地(湖北钟祥北)时,就已卧床不起了。6月,楚文王病入膏肓,去世了。

楚文王之死,虽然不是鬻拳有意害他,但却是他一手造成:如果不是他拒绝接纳楚文王入城,楚文王还会染上重病吗?虽然楚人不怪罪于他,鬻拳自己心里却清清楚楚。

楚蛮猛人:兵谏后自断足,国君败回拒纳而从死,其后世代守城门!

所以,在楚文王下葬之后,“猛人”鬻拳又干了一件他人意想不到的猛事——他就在楚文王墓前自杀,被楚人葬在文王地宫的前庭!


鬻拳可谓是“楚蛮”中的“猛人”,不但曾兵谏国君,当大阍后又公然拒绝战败的国君入城。兵谏国君之后,他自断双足;拒纳国君之后,他干脆自杀从死!

这样蛮横无礼的“猛人”,后人又怎么看?

《左传》如此评价:“鬻拳可谓爱君矣,谏以自纳于刑,刑犹不忘纳君于善。”可见,左氏是把鬻拳看作大大的忠臣。然而,何休在《膏盲》中却竭力反对此说:“人臣谏君,非有死亡之急,而以兵临君,开篡弑之路,左氏以为爱君。”以此而言,何休似乎说得也有道理。

到底鬻拳之举是爱君还是有篡弑之心?

楚蛮猛人:兵谏后自断足,国君败回拒纳而从死,其后世代守城门!

《聊斋》中,曾提到阎王在处理人世间善恶时,有一原则:“一人二心,有心无心。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有心去做善事的人,因为做善事不是他的本性,动机不纯,那么即便他做了善事也不应该受到奖赏;无心做了恶事,虽然是恶行,但如果他本性不是故意作恶,那么他也不应受到惩罚。日常生活、工作经历得多了,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一警句的内涵。

鬻拳所作所为,虽然在很多正人君子看来是“恶行恶状”,但他本无心作“恶”;按《左传》之说,他原本是为了“纳君于善”。因此,像鬻拳这样的无心为恶之行,就应该“虽恶不罚”。楚人深深地明白这点,所以虽然“猛人”鬻拳自杀了,但却让他的后代世世代代守卫楚国国都城门,以奖励他的忠心。

这也许是楚国得以强大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