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後,如何調整學習狀態更有效地學習?

期中考試後,如何調整學習狀態更有效地學習?

圖片來自網絡

11月中下旬,正是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結束之後進行全面總結的時期。怎麼總結,怎麼調整,怎麼合理安排?這些問題的妥善解決,對於後半學期、整個學年乃至全學段的高效學習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很多時候,原本學力相當的學生就因為做不做總結、做總結的水平高下而逐漸拉開差距,並且這種差距隨著時間推移,以一種加速度的態勢導致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

那麼,怎麼總結?抓住三個關鍵詞:過程、重點和感受。

第一,覆盤過程

這裡的過程既指期中測試的過程,也包括學期開始至期中考的學習過程。說到這裡,肯定會有人提出異議,期中考試過程可以覆盤,兩個多月的學習過程怎麼覆盤?這其實就是問題的根本所在。真正的功夫都是在平時練就的。每到歲末,人們多數會作年終總結,但明明一年幹了不少事,總結時偏覺得無話可說,這是因為不注重日常總結。如果一日一結、一週一結、一月一結、一季度一結、半年一結,到了總結全年哪還會有無話可說的尷尬呢?學習上更是如此。最有效、最應堅持的方法就是及時總結、持續總結。甚至應該做到一課一結,哪怕不寫下來形成文字記錄,只是課下花兩分鐘在腦海裡迅速地過一下,這種好習慣產生的巨大力量也是令人吃驚的!當然,如果能勤於記錄,按時整理,帶來的效果就更令人震撼。

有人說,過程是漫長的,難道事無鉅細全部覆盤?這當然是無需鬍子眉毛一把抓的,我們說做任何事都要抓重點,找關鍵,總結自然不能例外。

第二,抓住重點

總結時切忌面面俱到,全程再現。一來耗時費力,時間和心力成本過大;二來平均著力易迷失在細枝末節上,失去總結的意義。所以,總結時要果斷捨棄,把總結的重點歸於“得失”二字。既要看到得,更要看到失。因為得是正向激勵,失是反向反饋,二者是一體兩面的,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廢。但仍應有所側重,關鍵要放在“失”字上。“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聖人之所以偉大,就是能用最簡單的話講明最普世的道理,所謂大道至簡。人們多半偏向於前半句,向人學習好的方面,然而多難做到;其實更應拜服於後半句,努力改正自己不好的方面,必然進步良多。

如果以期中考試的總結來說,一方面要看到自己的進步,鞏固已有優勢,另一方面要著重看到過錯和失誤,不能自欺欺人,不能諱疾忌醫。基本流程如下:

1.認真總結錯誤,獲得期中考試最應有的正確反饋;

2.據此作出對自己學力和所處學習方位的準確判斷;

3.以此為起點,合理安排各科進度計劃;

4.嚴格執行,適時調整,持續進行。

第三,注重感受

總結是對過程的一次回顧,也是對自己心路歷程的回顧,必然伴隨著情緒和情感的變化。而注重技術流的總結常常忽略或者有意省略這種心理感受,只作出冷冰冰的客觀敘事。即便有幾處述評,也搞得特別冷靜、理性,全無半點動人的情懷。這樣的總結,是不能給大腦留下深刻印象的。

總結的目的是為了提升,離不開反覆的咀嚼和回味。如果總結只是條文羅列,沒有生動情境,何來細膩感受?怎麼幫助準確回憶?乾巴巴的也讓人失去重讀的興趣。所以,總結時要表述內心的真實波動。欣喜、遺憾、後悔、懊惱……這些情感都宜適當描述。

這三個關鍵詞都關涉三個基本問題,只不過各有倚重。過程主要記敘怎麼樣的問題,可以兼及敘事能力的培養;重點主要突出是什麼的問題,可以培養從大局出發抓主要矛盾的能力;感受則主要描述為什麼的問題,可以達到拓展思考深度和豐富情感體驗的作用。所以說,真得好好總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