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消費者當成了“小白鼠”?

文/馬進彪(CCTV《談事說理》評論員)

誰把消費者當成了“小白鼠”?

鴻茅藥酒跨省抓捕醫生事件,仍在高溫發酵之中,此前雖然社會輿論不斷,但基本都是指向當地的利益驅動方面。而這次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致藥監局的公開信,將問題的面紗又揭開了一層,這讓人們看到鴻茅藥酒的更深背景。

公開信中說,鴻茅藥酒廣告曾被江蘇、遼寧、山西、湖北等25個省市級食藥監部門通報違法,違法次數達2630次,被暫停銷售數十次,但竟然還是屹立不倒,這其中的問題很明顯,那就是相關部門的背書成為了鴻茅藥酒屹立不倒的支柱。

藥監部門的職責,在於以科學的方法核檢相應的產品,其中的每個環節都應當得到充分的驗證,但從這封公開信中可以看出,相關部門的驗證過程幾乎是一片空白,所有的一切,都由廠家鋪天蓋地的廣告說了算。

誰把消費者當成了“小白鼠”?

而其中的每一種“療效”,都是廠家自己給自己做出的填空題,並且還在不斷地無端增加著無厘頭的“療效”,這讓人們摸不著產品的脈,在這種狀況下,其實每一名消費者都成了廠家活體實驗的“小白鼠”,這本身就存在著嚴重的道德倫理問題。

而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寧方剛的這封公開信,則明確地對藥監局提出了對認定程序方面的質疑。從他的專業性身份來說,這封公開信更有其他人難以比擬的權威性,而且,在各個方面都舉出了翔實的客觀數據。

由其是信中提到,“醫學界和公眾對鴻茅藥酒的質疑和批評已非一日”。因而,更大的問題來了,身為藥監部門,顧名思義,其法定職能就是時刻監查度接收消費者和醫學界的反饋,但藥監部門為何沒有注意到這些來自一線的質疑和批評?

誰把消費者當成了“小白鼠”?

藥監部門應當是保障人們安全用藥的一道防線,它的工作程序更應當是嚴格且嚴謹的,這容不得半點懈怠,其中的科學驗證,是不可替代和不可簡化的根本基石,後面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這個科學驗證的基石上。

然而,藥監部門卻在沒有這個程序的情況下,就給予了鴻茅藥酒的合法外衣,這顯然是一個更加令人恐懼的問題,因為今天在不合程序的情況下批准了鴻茅藥酒,明天就可能在相同情況下批准其它的什麼藥,但是,消費都的用藥安全由誰來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