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為什麼定都大都

忽必烈是拖雷的第二個兒子,他的母親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經常徵召儒士到漠北給孩子講學,因此忽必烈從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


忽必烈為什麼定都大都​1260年,蒙哥率軍進攻南宋四川釣魚城時,意外死亡。這時忽必烈正要攻打鄂州,剛接到消息時,許多人都建議他立即撤兵北上,奪取大汗位。忽必烈認為不能無功而返,繼續向前進軍攻打鄂州。

忽必烈為什麼定都大都​​

​不久,忽必烈又接到妻子的密報,阿里不哥正在謀求即位。這時忽必烈感到事情的嚴重,立即派人去南宋,接受南宋的請和要求,隨後率兵北歸,在年底回到燕京。如果繼續向北走,等趕到和林,阿里不哥恐怕已經登上大汗的寶座,自己無疑陷入被動的局面,不如先採取主動。
忽必烈為什麼定都大都​1260年,忽必烈不顧蒙古傳統的慣例,在開平自行召開忽裡臺選汗大會,在一部分王族的支持下,登上了大汗寶座。忽必烈的登基,僅有自己的親信諸王,沒有給其他有選舉權的諸王們選舉的機會,因此這些蒙古的貴族認為不合法,拒絕承認忽必烈為大汗。與此同時,阿里不哥在和林也召開了大會,在一些貴族的擁護下,宣佈繼承大汗位。於是蒙古帝國就出現了兩個大汗。雙方勢不兩立。阿里不哥擁有更多的蒙古貴族的支持,還有成吉思汗親自組建的護衛軍,兵力更強一些。他的弱點就是後勤,糧食和物質靠戰爭掠奪,兵源補充困難。而忽必烈有豐富的物質來源,有大量的漢人補充軍隊。


忽必烈為什麼定都大都​剛開始忽必烈征討和林失敗,他及時調整戰略部署,控制川陝地區,封鎖了運輸線,使阿里不哥無法獲得漢地的糧食和物質。逐漸陷入財力物力缺乏的困境,致使眾叛親離。
忽必烈為什麼定都大都​最終阿里不哥支撐不住,只得向忽必烈投降。擊敗阿里不哥,忽必烈並沒有消除隱患,北方的諸王叛亂從未停止,阿里不哥雖然失敗,但要時刻防止他東山再起。在這種政治背景下,忽必烈覺得定都和林危險很大,不如把它作為一個屏障,充當抵禦北方的叛亂的緩衝地。於是發佈詔令定都大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