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外樓》秦海璐親自掌勺 被網友稱為劇版“舌尖上的中國”

36集傳奇劇《樓外樓》正在央視一套每晚黃金檔熱播。相較於通常民國劇,《樓外樓》以史詩氣質立意高遠,以杭州著名餐館樓外樓為原型,講述了創始人洪氏兄弟在動盪的歲月裡,如何把“樓外樓”從一湖邊小店經營成名揚四海的傳奇名店的故事。無論是商戰、軍閥混戰等歷史元素,還是個人成長抑或愛情一波三折之經歷,都頗具看點。


《樓外樓》秦海璐親自掌勺 被網友稱為劇版“舌尖上的中國”

《樓外樓》的受歡迎與劇中美食不無關係,因“寓史於食”贏得口碑無數,被網友評價為劇版“舌尖上的中國”。劇中的道具菜,都是來自於杭州樓外樓,難怪令人垂涎。第一、二集劇情緊湊,故事精彩紛呈險象環生,剛一開場洪、趙兩家就開始對簿公堂,洪家險勝。而後洪家長子洪家柱好事半成,卻上演“逃婚”這一幕。無奈之下,洪家次子洪家寶只好委曲求全替哥拜堂成親。接下來“樓外樓”的發展走勢很難預料,委實讓諸多“吃貨們”牽腸掛肚。許多網友按捺不住了,紛紛上網留言聲稱“吃一口杭州美食真不容易,剛剛有個盼頭,未曾想少掌櫃的先跑掉了,真是折煞我們這些吃貨!”不過,到後來,美食的鏡頭就逐漸多了起來。國以土為本,民以食為天,除了故事好看之外,這部主旋律劇食色生香口感十足,洞察人心接地氣是取得高收視率的原因之一。

樓外樓創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坐落於秀麗的西子湖畔,亦是杭州的地域性標籤,招牌菜宋嫂魚羹、西湖醋魚、龍井蝦仁等都成為是杭州乃至浙江美食的代表。170年來樓外樓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店走過了初創、發展、復甦、再發展與繁榮的艱難歷程。說起樓外樓的菜,編劇周振天連連說好。“為了寫好電視劇的故事,我需要對樓外樓的菜有一個深入瞭解。通過品嚐,然後與傳承人聊天,我才發現樓外樓能夠傳承百年是有原因的。無論是一條魚還是一塊肉,他們都高標準嚴要求,保留初心,把美味帶給大家。”周振天說,在樓外樓人身上,他還看到了一種工匠精神與草根精神,都讓他深深感動。

女主角秦海璐坦言,接演這部劇首先是被美食吸引。“這絕對是我接拍的最有口福的一部劇,不僅在片場學到了幾手好菜,劇中一些做菜的戲份也都是我親自操刀掌勺。”秦海璐飾演的李春賢是一位略帶悲情色彩的傳統中國女性,本是杭州大商戶之女,可從嫁到樓外樓就沒有見過自己的丈夫,連拜堂都是張鐸飾演的小叔子幫忙完成的。這樣一位女性卻沒有被命運壓垮,而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中支撐起家族的繁榮興衰。李春賢內心其實很糾結,身為大嫂的她其實不喜歡獨守空房,更喜歡到“樓外樓”的後廚和大師傅偷學東坡肉。男主演張鐸則笑稱如今海璐姐最拿手、最好吃的菜就是東坡肉了。秦海璐感言:“我看過劇本,就被角色吸引了。如果是賢良淑德的大少奶奶,我肯定不會來演。雖然她的性格幾番反轉,而與洪家人一起堅守,將樓外樓傳承下來的這種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時下熒屏,玄幻、野史、神劇、雷劇往往很容易取得高收視,以懸疑奇幻吸引觀眾,而影視創作中的“工匠精神”越來越稀缺。反觀央視熱播的這部《樓外樓》則穩紮穩打地走出正劇大路。劇本四年磨一劍、數易其稿始以出爐,不難看出出品方對該劇重視程度。出品方拉風傳媒當家人陳美麟先生認為:“樓外樓”不僅僅是“舌尖上的杭州”那麼簡單,從文化象徵的角度來說,“樓外樓”更是一個“以文興樓”的文化沙龍。當年,西泠印社吳昌碩先生在此舉辦過畫展,章太炎、馬寅初、李叔同、魯迅、郁達夫、徐志摩、梅蘭芳、蓋叫天等一干文化名人,也紛紛到此品嚐名菜佳餚、題詩作畫、相聚甚歡。可以說,這也是“樓外樓”當時發起的以文會友,以菜相交的“一帶一路”文化工程,意義非同尋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