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有哪些衝鋒槍?

隨風2060456

如果只是問哪些,日軍研究和裝備過的衝鋒槍還真的有好幾種,例如引進的MP28衝鋒槍,國產的南部試製一型衝鋒槍,和大家都知道的百式衝鋒槍。日本海軍陸戰隊在凇滬會戰中,就曾經使用過德國MP28衝鋒槍作戰。

MP28衝鋒槍是由雨果·施邁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研發、黑內爾公司生產的衝鋒槍,是MP18衝鋒槍的改進型,沿用其自由式槍機自動原理和開膛待擊模式,但新增了快慢機和使用32發(和後來的20發)可拆卸式彈匣供彈,主要發射9×19毫米魯格手槍子彈。

南部試製一型衝鋒槍,採用T形佈局,可以調節射速。因為可靠性不足而被陸軍否決,僅僅生產了很少的數量,但在1937年的中國戰場上被使用過。

最廣為人知的百式衝鋒槍,也是日軍在二戰中唯一量產的衝鋒槍。

雖然日軍投入經費進行衝鋒槍的開發,但是對於衝鋒槍的認知卻有別於其他國家。衝鋒槍的需求不是由步兵單位提出,而是騎兵單位;步兵單位的高層對於衝鋒槍子彈的超高消耗量十分反感,因此並不熱衷這種單兵武器;他們的思維仍然停留在“如果可以一發子彈殺死敵人,又何必發射一堆子彈消耗資源”的想法。在這想法下衝鋒槍不可能列入單兵武裝考量,加上百式衝鋒槍的成本是當時陸軍步兵標準兵器三八式步槍的三倍,從思維到預算考量下步兵單位是不考慮使用衝鋒槍的。

但實際上,日軍小範圍裝備過的衝鋒槍遠不止這些,這裡只簡單例證日本不止擁有百式一款衝鋒槍,但說到大規模裝備,那就只有百式可以談一談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雖然一戰中日本向歐洲戰場派出了自己的軍事觀察員,學習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歐洲國家是如何打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日本的軍事觀察員們像他們的前輩一樣,將大量新出現的戰術和武器都報告給了國內,其中,就包括了衝鋒槍。

對於一戰後期才出現的博格曼MP18衝鋒槍,其實其主要是裝備給德軍的暴風突擊隊,主要是用來進行塹壕戰,當時還沒有看出其在常規野戰和城鎮戰中的優勢,日本自然也獲得了MP-18的相關信息,但列位看官要知道,自從打贏了日清戰爭和日俄戰爭,尤其是後者,日本一下子成為世界強國,雖然在巴黎和會上被稱作“沉默的小夥伴”,但日本軍方的自信心可是一下子膨脹了。

自信心膨脹的後果,就是盲目迷信自己在戰爭中的經驗,日本陸軍的教育也逐漸教條,只有進攻和迂迴,士官學校和陸大甚至不教授如何防禦和正面進攻,學員們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按照教科書上所說,會遭到教官的嚴厲訓斥,這極大的限制了日本陸軍軍官們的戰場判斷能力和指揮能力,唉,教條主義害死人啊。

盡然迂迴可以解決問題,為什麼要打塹壕戰呢?在這種大背景下,日本軍隊不重視衝鋒槍的作用也就順理成章了,當然,衝鋒槍的造價和對彈藥的消耗,也是日本軍隊不裝備這種武器的原因,“一門百發百中的大炮,勝過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一戰後的日本陸軍還是迷信日俄戰爭中的經驗,說到這裡,各位看官有沒有想到什麼?不看時代和戰爭環境的變化,盲目迷信幾十年前的經驗,最終會讓失敗來重新教一遍。

在太平洋戰場上吃夠了美軍湯姆遜衝鋒槍的苦頭,日本也開始研發自己的衝鋒槍,也就是百式衝鋒槍,關於這種衝鋒槍的介紹,簡直汗牛充棟,這裡就不浪費時間了。百式衝鋒槍在性能與可靠性上,只能說一般,更別提其有限的數量了。

這裡還需要說的是,日本軍方對沖鋒槍持排斥的態度,但基層官兵可不一樣,一二八事變中,日軍吃夠了國軍手中花機關的苦頭,繳獲後大量裝備,在抗戰中,繳獲的各類衝鋒槍也就地使用,包括各種版本的湯姆遜衝鋒槍等,但可惜,僵化的日本軍隊,很難讓這些一線意見傳達到真正有影響力的人耳中,只能讓日本士兵拿著栓動式的三八步槍,跟手持衝鋒槍的對手拼命。。。


鷹眼防務觀察

只有百式衝鋒槍。百式衝鋒槍是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量產的衝鋒槍,日軍中的制式名是機關短槍。

日軍在日俄戰爭中,遭到俄軍自動武器的沉重打擊,之後對於自動武器的引進十分迅速,除了引進法國的輕重機槍外,國內也開始嘗試自制。但對沖鋒槍的研究直到1928年後才開始進行,軍方先後引進了MP18衝鋒槍系列以及湯普森衝鋒槍進行研究,並將衝鋒槍的研發交由各民間以及軍方兵工廠進行。

1930年,日本陸軍將研發衝鋒槍的工作全交由南部槍械製造所進行,並決定採用8毫米子彈。同年第一款測試槍推出,接著在改正缺點後,第二款樣品推出。但隨後由於經費問題開發陷入停滯。直到1934年,兩款樣槍並進行相關測試,1935年南部式試製機關短槍完成,隨後投入測試。

與國外不同,衝鋒槍的測試是由日本陸軍騎兵學校負責。步兵單位從開發時就對這裝備缺乏興致(因為思想較落後,認為如果可以一發子彈殺死敵人,又何必發射一堆子彈消耗資源),反倒是當時的師屬騎兵團因為機械化後改製為搜索團,除了傳統的偵查外還負擔快速偵察與火力掃蕩的任務,原先騎兵的裝備四四式騎槍顯得火力不足,因此需要更具火力發揚性的單兵武裝去補足火力空白。測試途中傘兵部隊也投入經費進行開發,因此設計又有所更改,新樣槍於1938年7月推出。

新設計主要配合傘兵需求,將供彈方向進行了修改。修改後於1940年被軍方正式採用。根據皇紀編年命名的原則,這款衝鋒槍命名為百式衝鋒槍。

百式衝鋒槍,採用反衝式自動原理,雙排彈匣左側供彈,結構較為簡單。但無法進行半自動射擊。另外該槍在製造上,為槍管鍍鉻以降低磨損以及幫助清理。為了節省彈藥,在設計上加入了降低射速的零件。由於最初是騎兵提出的使用需求(他們認為衝鋒槍就是可以讓單人運用的小型輕機槍,可以在遠處先進行單發精準射擊,近距離再以全自動射擊),為了滿足騎兵的需求,百式衝鋒槍還安裝了腳架和可以瞄準到1500米外的表尺(衝鋒槍根本打不到這種距離)。除了兩腳架以外,百式衝鋒槍還設計了安裝刺刀的刺刀座。

百式衝鋒槍在1940年量產後,因為使用者少,因此產量不大(普通型號10000支左右,傘兵型7500支以上)。1944年,由於戰況吃緊,因此日軍開始量產百式衝鋒槍裝備步兵單位。

1944年生產時,根據實戰經驗,取消了衝鋒槍上不應該出現的東西(例如兩腳架和刺刀座)。為了能夠大量生產,簡化了生產工藝,但已經沒什麼用了。當時美軍湯普森衝鋒槍的產量已經超過150萬支,蘇軍PPSh-41衝鋒槍的產量600萬支,百式衝鋒槍的最後的產量僅為大約3萬支。


飛豬漲姿勢

小鬼子二戰只小規模的用過百式衝鋒槍。當年歐美強國盡一切可能提高軍隊的火力密度時,小日本卻固執的強調軍隊的準確火力,甚至要求士兵每槍都要命中目標,為此小日本的士兵沒有裝備衝鋒槍,因為在日本看來,必須用幾十發子彈才能消滅一個敵人是不能忍受的!這誠然是由於小日本資源虧乏,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小日本骨子裡透出的一股小家子氣,所以小日本認為像三八大蓋那樣後坐力小,射擊準確的非自動步槍足夠殺傷敵人,結果在美軍面前,無論重火力還是輕火力都處於極度劣勢,即使以舊日本軍人的死硬都無法挽救軍事上的慘敗。而且遠遠無法達到大量殺傷美軍而獲得體面結束戰爭的目的。

其實說白了還是小鬼子資源匱乏,禁不起衝鋒槍密集火力對子彈的消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