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蕾:让青春在扶贫路上闪光

宽敞的水泥路让人走得打心眼里舒坦;标准化的村卫生服务站,解决了村民十几年跑外面看病的难题;16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两座200千瓦光伏发电站的光伏发电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收入,还解决了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把贫困户当亲人 尽心尽力办实事

在村里说起杨蕾,村民们没有不认识的:“她不光人长得漂亮,心地也善良,谁家有困难她都帮。”年近半百的村民刘天星走路有点瘸,还有点傻,好不容易娶个媳妇,患有唐氏综合征,生活不能自理,早几年,他唯一的弟弟又走失了,刘天星的心情低落到极点。杨蕾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让他参加了村里的种植合作社,帮他完善救助材料,给他办理了低保,住房有安全隐患,又为他争取到财政危改资金,为他翻新了房子,两口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杨蕾书记真好,给俺盖新房,还安自来水。”说话断断续续的刘天星媳妇刘彩云激动地说。

去年夏天,杨蕾冒雨查看贫困户刘子训的住房情况,看到多年失修的老房子屋顶漏雨严重,就帮着找来塑料布盖在房子上,由于心急杨蕾的脚被木条上的长钉刮伤,摔倒在地上,鲜血直流。贫困户刘子训劝她到小诊所简单包扎一下,她却坚持把塑料布盖好,才一拐一瘸地离开。她把刘子训的住房拍成图片向镇里反映,危房很快就得到改造。

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扶贫产业

为改善该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杨蕾向县、镇有关部门争取扶贫资金,使村里全部修通了水泥路;完成村室、卫生室、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建设;全村铺设自来水管道,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铺设地下排水管道,彻底解决了多年来村内积水问题;实施电网改造工程,规范村内高低压线路,解决村内线路凌乱问题;对10家贫困户危房进行了改造;每个自然村都设有垃圾箱,组建了清洁队伍,配备小型垃圾清运三轮车,保证村内垃圾及时处理。

“扶贫重在扶产业,强力抓好扶贫产业,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才能让他们从根本上‘脱贫致富’。”针对北刘楼村村情,杨蕾积极探索脱贫新途径。

北刘楼村的土壤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杨蕾因势利导引导村民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2017年,村经济能人刘守华流转土地1000多亩,创建鸿强中药材种植基地,杨蕾动员26户贫困户加入鸿强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她协调安装的两座2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投入运营,全村有58户贫困户参与光伏发电利益分红;她争取政府投资兴建的扶贫车间,已租给鸿强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用于加工、储藏中药材,并吸收贫困户在车间内长期务工,使200多名村民就地就业。

舍小家为大家 做好村里当家人

“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看到村里这两年悄然发生的变化,就是再苦再累也觉得值了!”这是杨蕾的驻村感受,也是她的扶贫情怀。

入村以来,她带领全体驻村队员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

她每天工作15个多小时,要求自己填写的“两表一卡”做到零差错。入户走访做到“四个必到”,即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的户必到。落实“六步工作法”,即“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做到户档案规范、村档案簿完整统一。为了赶扶贫工作进度,她常常在村里一住就是几天,有时候要加班到深夜。在县城上小学的女儿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刚开始她把孩子送到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由于驻村工作较忙,她不能按时接孩子回家,托管所的孩子笑话女儿是没人要的孩子,孩子气得再也不去托管中心了。有一次,孩子在自己做饭时不小心烫伤了手,哭着给她打电话说:“你还能回来吗?还是我妈妈吗?”等她忙完回到家里,已是凌晨1点多,看着熟睡的孩子眼角挂着泪珠,她的心充满了酸楚和愧疚。

不久前,商丘市扶贫检查组巡查北刘楼村,在巡查报告中这样写到:通过走访调查,该村目前扶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贫困户满意率、知晓率较高。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蕾同志工作认真负责,群众满意率高,工作思路清晰,工作开展方法得当。村“两委”班子健全,主观能动性强。贫困户应享受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对帮扶工作满意,脱贫动力较强。这些褒奖无不包含着杨蕾的扶贫情怀和风雨足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