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醫“結緣”為啥不是我理解的樣子?

近日,在陝西媒體圈和醫療圈,尤其是醫療媒體圈最受關注的莫過於“佛”與“醫”結合的辦院新模式。

才不近仙不可以為醫,德不近佛不可以為醫。

這讓我想起了醫學泰斗裘法祖老先生說的這句話。此話的出處是在明朝裴一中的《言醫·序》:“學不貫今古,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

從字面意思理解,無非是說沒有慈悲的胸懷,不能做醫生。技術不行的,也不能做醫生。

初次去解讀這兩句話,我內心很是惆悵。原因是現實中上哪兒去找那麼多醫術高超、德高望重的人,也就是“德”“才”兼備的人。而當下從醫者已如此標準?

佛医“结缘”为啥不是我理解的样子?

回到事件本身,我們詳細瞭解下。

2015年7月,大興善寺院區基建工程竣工。

2017年5月24日,大興善寺籌建辦公室開展實地調研並召開抓工期保質量現場辦公會。

2017年10月29日,在上海國際康復論壇康復投資經營高峰論壇暨康復中國萬里行總結大會上,該院鄧景元教授重點介紹了交大一附院大興善寺康復院區的規劃、設計、運營模式。逐漸為業內所知。

2018年3月1日,大興善寺院門診開始試運行。

2018年4月3日,大興善寺院區試運行期間首次行政查房。

2018年4月18日,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前國際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學會主席勵建安教授到訪大興善寺分院。

2018年4月26日,省衛計委醫政醫管局組織專家赴我院大興善寺院區進行現場審核評估。

2018年5月26日,大興善寺院區正式開診。

佛医“结缘”为啥不是我理解的样子?

“佛”“醫”結合是一種怎樣的模式?

佛医“结缘”为啥不是我理解的样子?

“創新醫療模式”下的“佛”與“醫”?

重新回到《言醫·序》的典故中來,我們借這個典故仔細想想“佛”與“醫”到底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佛可以化解人內心的不安與憂鬱,還給人平和清健之氣,進而醫治心病,醫治身體。

佛医“结缘”为啥不是我理解的样子?

其實也對,一個人的內心是整個機體的主宰。內心清淨,心態平和,心情舒暢,自然可以精神飽滿,氣血旺盛,少病而康健。

佛治心病,醫治身病。同樣秉承“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共同信念。

於是,我姑且理解的是:佛可為醫。

“佛”真的能超度“醫”的生死觀念?

眾所周知,生與死是一切生命產生、存在和消亡的自然過程。但作為社會化了的人,則有一個如何對待生死的問題。不同的人,對生死的認知和理解鐵定不同。

記得一位醫者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曾有一個病人去世,她從病人身上拔了十九條管子,光拔這些管子就花了她兩個小時的時間。因為每拔一條管子,比如拔鼻胃管,病人的鼻子就會一直流血,就會需要止血和清潔。十九條管子,卻沒能挽回病人的生命,反而使他在去世之前都一直被冰冷的機器和管子圍繞,吃盡苦頭。這或許是最頂級的醫療科技,卻不是最理想的照顧。也就是說,我們以為用插管、輸液去維持病人的生命對病人最好,其實反而可能只會增加他的痛苦。

重新認識死亡,理性認識死亡,擁有正確的生死觀,或許每個人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很多人理解不了,也接受了。在他們潛意識裡認為這是“不孝”。

而要真正認知和接受這個觀念,“佛”或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佛医“结缘”为啥不是我理解的样子?

△ 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

正如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所言,在大興善寺院區,他們將利用佛教文化對人的心靈進行疏導、淨化。同時以“慈悲心、菩提心”等佛教精神做教導感化,建立特色醫療模式。雙方還將配合進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舒緩和疏導,讓更多的患者成為“佛”、“醫”結合成果的受益者。

有人說,佛家講慈悲為懷,相互理解。當前之所以存在緊張的醫患關係,主要就是相互不理解,病人認為給錢就應該治病,而且要治好。而實際上不管是吃藥還是手術對於疾病的治癒都是有一定概率的。佛家可以通過前期的引導、教化,讓他們改變這種傳統的認知,正確看待生死。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藥理學家秦伯益曾表示:“醫學的侷限性是絕對的,人類未必能消滅疾病,而疾病也永遠消滅不了人類,這就決定了鬥爭永遠不會完結,除非整個地球上的生命都滅絕了。不只是疑難雜症沒有辦法解決,即便對於一些治癒了的疾病,還會出現反覆,還可以回潮,比如現在說的結核、瘧疾、肝炎、性病、 毒癮,全在大幅度回潮。”

佛医“结缘”为啥不是我理解的样子?

△ 施秉銀院長為寬旭法師辦法聘書

誠然,醫學是個不完善的學科,也是個在不斷髮展的學科。醫學具有創新性,同樣具有醫學本身的不確定性和侷限性,但是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屬並不明白這一點,他們總是希望醫生能給出百分百明確的診斷結果,治癒他們所有的疾病。

所以,需要佛的概念引導患者和家屬理解這樣的不確定性和侷限性。

這個時候專家就出來說話了:發展臨終關懷事業,是中國完善醫養體系的重要一環,也是打造健康中國的需求。同時還呼籲加強對臨終關懷事業頂層設計,建立家庭、社區、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相結合的臨終關懷體系。

然並卯,專家說歸說,鬧歸鬧。歸根結底得讓老百姓得實惠,得讓老百姓有醫看,能看醫。

所以,“佛”“醫”結合不管是開創國內“西醫”和“佛醫”結合的先河也好,是探索創新醫療模式的首度合作也罷。

與我而言,為人民群眾增添更多健康福祉做更多的有益嘗試,護佑人民群眾健康,充分滿足新時代、新形式下人民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才是正經事兒。

畢竟,還有我姑且理解的“佛可為醫”。

醫務室(yiwushi120)

總有一些東西是你所需,也為你而等待的。

比如恰到好處的吐槽和內心的小期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