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遠離手機,親近自然,看看大咖怎麼說?

如今,在兒童的生活中,“自然缺失”的狀況令人擔心。從幼兒園到小學、止血,孩子們熱衷於電視、手機、ipad,卻因此錯過本應與自然親近的童年;孩子熟悉超市裡的半成品食物,卻不知食物從何而來,難以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日前,2018“推動自然養育”年度人物/機構/品牌隆重發布。自2013年以來,父母必讀雜誌社與父母必讀養育科學研究院每年都會推出“推動自然養育人物•機構•品牌”的評選,到今年已是第五屆。在倡導尊重兒童成長規律、迴歸健康自然的養育之路上,見證了每一屆獲獎人物、獲獎機構及品牌的智慧、遠見與獨到理念,也記錄下時代的精彩。對於自然養育有著獨特心得的傑出人物們,在各自領域作出著自己的貢獻。

如何讓孩子遠離手機,親近自然,看看大咖怎麼說?

父母必讀雜誌社主編惲梅女士致辭

最終,四位人物脫穎而出,榮獲2018“推動自然養育”年度人物稱號的傑出人物是:知名行者,80後酷爸老極(徐承華);中國臺灣優養優教首席教育家林美慧;北京市最具影響力的十大企業家之一,北京市人大代表,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員,沱沱工社創始人、董事長董敏;知名媒體人、青少年教育公司創始人、青少年個性成長俱樂部“幸會”發起人馬力。

2018年度“推動自然養育”獲獎人物:

知名行者,80後酷爸老極(徐承華)

如何讓孩子遠離手機,親近自然,看看大咖怎麼說?

父母必讀雜誌社主編惲梅女士(左)為推動自然養育人物獎獲得者老極(右)頒獎

他是一名酷酷的80後爸爸,同時也是知名行者、作家。與現在的很多家長不同,他和妻子沒有把錢放在買學區房上,而是帶著孩子在旅行中慢慢成長。他帶著妻子和2歲的兒子從西雙版納出發,經過185天,穿越12個國家到了北極去看熊。他又用四個半月時間和妻兒縱穿南美洲,越過南極圈,去看冰川和企鵝,4歲的兒子小辛巴也成了抵達南極圈年齡最小的中國人!他帶著孩子抵達詩和遠方,讓孩子自己去認知和體驗這百花凋零又孕育萬物的的世界。他認為,孩子需要有開闊的視野,堅毅的體魄,富足的心靈。而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一起走向戶外,觸摸大自然。

感謝老極徐承華,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讓我們懂得了大自然教育的意義。

中國臺灣優養優教首席教育家林美慧:

如何讓孩子遠離手機,親近自然,看看大咖怎麼說?

北京市婦女聯合會副主席馬紅萍女士(左)為推動自然養育人物獎獲得者林美慧老師(右)頒獎)

她擁有超過35年的幼教經驗,落實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大陸,她指導過16家幼兒連鎖機構,超過1500所幼教早教學校,2000位以上園長接受她的輔導。在臺灣,超過2500位父母參加過她的父母課程。從著作《AI時代慢養的勇氣》,到她的幼兒園中沒有卡通圖案,有的是到處可見的藝術品,連天花板也掛滿藝術家特別繪製的布幔。她教會父母用「慢養」觀去教導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長腳步,她讓越來越多的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她一直認為,孩子的成長與環境息息相關,知道學習的樂趣遠比去學什麼更重要,就算與當下社會氛圍不一樣也不改她的堅持。

感謝林美慧,用真誠的耕耘將細膩的感情融入到教育環節中,讓我們學會在慢養中尊重孩子的成長。

沱沱工社創始人、董事長董敏:

如何讓孩子遠離手機,親近自然,看看大咖怎麼說?

父母必讀養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徐凡女士(左)為推動自然養育人物獎董敏女士(右)頒獎

她是北京市最具影響力的十大企業家之一,北京市人大代表,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員。她不僅是一名知性、優雅的知名女企業家,還是一位堅持“有機生活”與“有機教養”的媽媽。多年來,她不僅打造了中國第一個有機農業電商全產業鏈,還原食物原本的味道,同時也致力於提倡讓孩子自然地緩慢成長,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喜歡的事,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成長空間。

感謝董敏,她所提倡的“原生態”教育理念讓我們的孩子更加健康無憂地長大。

青少年教育公司創始人、青少年個性成長俱樂部“幸會”發起人馬力:

如何讓孩子遠離手機,親近自然,看看大咖怎麼說?

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院長丁剛毅先生(左)為推動自然養育人物獎獲得者馬力女士(右)頒獎)

她是青少年教育公司創始人。她一直致力於“講好中國故事,創新成長教育”,帶孩子們發現中國之美,讓孩子們學會用最新的科技手段記錄下來,在學校社群甚至海內外傳播中國之美,她希望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根,樹立文化自信。多年來,她帶領不同家庭和青少年,去過“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地進行高山動植物生態影像調查,到雲南高黎貢地區重走徐霞客之路追尋天行長臂猿足跡,到白馬雪山滇金絲猴保護區開展滇猴野外保護科考,到莫干山調研中國百年鄉村改造,到紅河哈尼梯田研究一碗米飯中的天地人智慧……

感謝馬力,傳播中國之美,給孩子帶來了中國根的真實體驗,謝謝你讓我們領悟到“有中國才有未來”。

如何讓孩子遠離手機,親近自然,看看大咖怎麼說?

早在4年前,父母必讀雜誌就聯合眾多的專家們一起提出了自然養育生活方式的倡議,到如今,自然養育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身為父母,不只是餵養孩子的身體,更要餵養孩子的心靈。帶孩子迴歸自然,不僅是一個觀念的改變。親子自然體驗和環境教育要和觀念並行。帶孩子去體驗大自然,不是學知識,也不是漫無目的,而是需要通過豐富多樣的手段,讓孩子體會完整的自然系統,體會到自然的奧秘。

我們和孩子都對自然“知道”的太多,體驗的太少,投入情感的體驗就更少。從此刻起,行動起來,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擁抱大自然吧。

關注小紅姐,生產不用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