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40后小心——足跟痛!钻心痛!谁疼谁知道!

说说足跟痛那点事

足跟疼是一件让人非常闹心的一种病症,虽然不会对人体带来其他太多的并发症,也算不上什么严重的骨科病。但是一旦发作起来,其所产生的疼痛,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可以说“谁疼谁知道”。

人过40后小心——足跟痛!钻心痛!谁疼谁知道!

有些朋友运动一段时间后发现脚后跟开始疼痛起来,早晨起来或者久坐之后,当足跟着地时足跟部感觉非常疼痛,需要强忍疼痛行走一段时间后才能缓解,有的还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知其痛,不如知其所以痛,我们不仅仅要从局部,更要从整体观来看足跟痛,会发现对如何处理问题更有启发。

足跟痛的原因

很多人的足跟痛发生在行走时,于是乎,我们不得不分析在行走中各个关节的变化。步态主要分为8个时相,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都是不断地处于伸屈变化中。

正常人在步态行走时,往往是足跟外侧先触底,然后足跟内侧,接着足部触底负重等,这个时候我们的足踝受力是非常多的,也容易发生损伤。

毫无疑问,下肢对人体的步态和功能非常重要。下肢的骨骼包括骨盆、股骨、胫骨、腓骨和足部骨骼,而下肢关节则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由于下肢扮演着支撑体重的角色,因此骨骼肌需要具备一定的功能才能完成力量的传导过程。

人过40后小心——足跟痛!钻心痛!谁疼谁知道!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下肢需要能够迅速变化的杠杆系统,以适应步态周期中灵活性和稳定性的交替变化。另外下肢需要一个稳定的腰椎、骨盆区域,以控制各环节的运动,这就是所谓的“开链功能”。通过骨盆和髋关节周围肌群收缩控制,形成足部稳定的三角负重结构,为下肢近侧端提供支撑,以维持正常的功能。特别是足部旋前、旋后的控制,在步态行走过程中非常重要。由于复杂的链式反应沿着整个下肢产生,因此应该将下肢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的关节和环节。

人过40后小心——足跟痛!钻心痛!谁疼谁知道!

足跟痛八大症状

诱发足跟痛的常见因素

  • 1.急性损伤,如走路时足跟踩着高低不平的路面,由于足跟着地过猛,局部受冲击伤而发病。
  • 2.长期负重行走,经常繁重的体力劳动,体形肥胖或足有畸形(如扁平足、外翻足等),足跟着力过大,足跟皮下软组织受挤压性损伤,脂肪垫萎缩变性,跖筋膜劳损或跟骨下滑囊炎可使局部充血,肿胀和疼痛。
  • 3. 跟骨骨刺,多发生在跖筋膜和足底肌在跟骨结节的前缘附着处,由于跖筋膜和足底肌在其附着处受到反复牵拉,引起慢性损伤性炎症,炎症刺激进而诱发骨刺形成。有时跟骨骨刺并无症状,即使因为骨刺引起疼痛,疼痛的程度与骨刺的大小也不成正比。

足跟痛快速止痛方法

平躺着用长毛巾拉住脚尖,这里要注意的是腿一定是伸直的,毛巾尽量往脚尖的方向放,拉伸到自己能够承受到最大的力度后停留15秒,然后放松10秒钟,再拉15秒,就这样连续拉伸10组疼痛就会缓解,有的人甚至一点也不疼了。

人过40后小心——足跟痛!钻心痛!谁疼谁知道!

长毛巾拉住脚尖

原理是什么呢?

可以看下边的图片,足底筋膜和跟腱是链接的,只是比较薄的筋膜,你可以理解成一个塑料袋包裹住了跟腱,那么足底筋膜或是跟腱 只要是一头出现紧张痉挛(筋变短)就会牵拉到足跟的位置,比较严重 的时候就出现了足跟痛,在临床上会有很多诊断名称:足底筋膜炎、足跟骨刺、足底脂肪垫萎缩、距骨下关节炎、跟骨后滑囊炎等。

人过40后小心——足跟痛!钻心痛!谁疼谁知道!

原理图解

这一个动作可以拉伸两端的筋腱,(脚底筋腱和足跟筋腱)拉伸后的筋就会柔软放松,也变长了,疼痛的位置自然就得到了放松,在放松的状态下,人体也会自我修复受损的筋膜,同时也会把炎症和“增生”代谢掉,所以就不疼了,这个动作能让足跟疼痛位置的两头得到拉伸,比传统的用脚踩网球的方法效果更好。

民间偏方

  • (1)构杞羊肾粥:鲜枸杞叶1000克,粳米500克,羊肾2~3个,调料适量,先将羊肾洗净,鲜枸杞叶刮掉脉络后,全都切成碎块,填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煨烂成粥,最后加葱、姜等调味,分顿食用。适用于足跟痛。
  • (2)高梁煮鸡蛋:高粱根15个,鸡蛋5个,高梁根用水煎煮后,过滤掉残渣,用其汤汁煮鸡蛋,加糖少许即可,日常食用。适用于足跟痛。

外用偏方

  • (1)土制醋熏法:醋1500毫升,加木瓜、透骨草、红花、牛膝各45克,再捡取一些石子大约250克,一起装在布袋中,用大火煮沸后取出,待其冷却至不烫脚后,垫于足底及足跟疼痛处,每天早晚各1次。
  • (2)中药浸泡法: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60克,用水煎煮成汤剂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按摩搓揉足跟,以促进药液渗透进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 (3)乌梅醋敷法:取适量的乌梅,挖掉梅核后,加入少许的醋捣烂,再加入少许的食盐,搅拌均匀后,涂敷在足跟的患处,上面用纱布盖好外面,用胶布固定,每日敷1次,坚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对足跟痛有很好的效果。
  • (4)用川芎一百五十克,打成粉,用纱布包好或做小布袋装入药粉,放入脚后跟处,走时脚后跟可以踩之,有效果的话,二天可以治愈。

其他疗法

(1)开洞疗法:在与脚跟疼痛相应的鞋跟或者鞋垫部位上剪出来一个小洞,大小可以根据疼痛范围的大小而定。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收到一定的疗效。

人过40后小心——足跟痛!钻心痛!谁疼谁知道!

(2)点穴按摩法:用拇指指尖用力捏压另一手的掌根部位(稍偏向拇指一侧),按摩的手用另外四指握住被按摩手的手背作为依托,在患者自己能够忍受的情况下,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有规律、有节奏地点按,每36次为一组,手腕得到放松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右脚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脚足跟痛,点压右手。两脚足跟都痛的,则两只手的穴位都要按。一般按此法按摩5天后,病可痊愈。适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

生活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对足部的保护来预防足跟痛的发生,具体可参照以下几点:

  • (1)尽量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慢跑、散步、骑车、打乒乓球等体育活动,都有利于保持足跟部关节、韧带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 (2)避免过度挤压:如果要参加距离较长的远足,如旅游、爬山的时候,最好选择穿软底、弹性较好的胶鞋或专业的登山鞋、运动鞋。
  • (3)自我按摩:足跟痛患者可以经常做自我按摩。患者盘腿而坐,用手掌推按脚底板,从跟部向趾骨方向推进,多做几次,即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 (4)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可以脚踏圆棒,前后搓动圆棒,使其滚动并以此来促进足底血液循环,使紧张、疲劳的跖肌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坚持睡前用温水泡脚的良好习惯。
  • (5)补充骨质营养:多吃可以补充骨质营养、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乳制品)、鸡蛋、豆制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