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為何比殲-20服役更晚?這些“缺陷”很關鍵

蘇-57為何比殲-20服役更晚?這些“缺陷”很關鍵

蘇-57戰鬥機

PAK-FA是俄語“未來前線航空系統”的縮寫,是俄羅斯蘇霍伊飛機公司正在研製中的一種第5代戰鬥機,原型機編號T-50,於2010年1月29日首飛,俄羅斯空軍的正式軍用編號是蘇-57。

2018年2月8日,負責武器生產的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尤里·鮑裡索夫視察了共青城飛機制造廠。他在視察中明確表示蘇-57的原型機T-50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國家試飛,開始交付測試部隊進行作戰測試。

蘇-57為何比殲-20服役更晚?這些“缺陷”很關鍵

蘇-57戰鬥機

按照俄羅斯軍用飛機的試飛流程,在完成第一階段國家試飛後就達到了服役標準,可以進入部隊服役。同時飛機會繼續進行第二階段國家試飛,確定全部戰術技術性能。以蘇-35為例,該機在2014年2月12日開始服役,但直到2017年11月才完成第二階段國家試飛,獲得型號合格證。

蘇-57為何比殲-20服役更晚?這些“缺陷”很關鍵

安裝“產品30”試飛的蘇-57

按俄羅斯國防部的計劃,將在2018年簽訂首批12架蘇-57生產型的訂單,2019年向部隊交付首批首2架蘇-57生產型。使俄羅斯成為繼美國、中國之後第三個服役5代機的國家。但值得注意的是這12架蘇-57並非“完全體”,仍將安裝“產品117”發動機,而不是在去年年底開始試飛的“產品30”。

蘇-57為何比殲-20服役更晚?這些“缺陷”很關鍵

蘇-57航電系統示意

另從蘇-57發展情況看,蘇霍伊在對T-50靜力測試機身和早期原型機進行測試之後,發現機身結構無法承受極端機動產生的應力,因此對T-50的機身內部進行了改進,蘇-57的研製進度因此嚴重落後於計劃。除了結構外,該機的航電集成和發動機研製上也遭遇研製困難,致使原計劃2017年服役的時間被一拖再拖。

作為對比,我國殲-20戰鬥機首飛時間比蘇-57晚了1年,卻提前兩年服役,趕在俄羅斯之前成為第二個裝備隱身戰鬥機的國家,不得不感嘆近年來我國航空工業的巨大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