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庆陵谈起,说说未葬入十三陵的景泰帝的身后之名

昌平县北部的天寿山古名黄土山,永乐七年明成祖朱棣钦点其为“万年吉壤”之地,赐名天寿山,用以营造自己及后世子孙的帝陵,于是此地一跃成为明代的皇家陵寝,自明成祖以降共计十三位帝王安葬于此,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由明庆陵谈起,说说未葬入十三陵的景泰帝的身后之名

庆陵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因光宗仅在位一个月就暴毙,没有充足的时间营造陵寝,便选用了早已经废弃的“景泰洼”作为吉壤,自天启元年三月开始营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龙门,历时四个月,耗白银150万两,占地约2.76万平方米,夹在裕陵和献陵之间,较其他诸陵规模相对较小。

那么这个“景泰洼”是怎么回事,它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明代的第七位皇帝景泰帝说起。

由明庆陵谈起,说说未葬入十三陵的景泰帝的身后之名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五日,明英宗受太监王振的怂恿下诏亲征瓦剌,并命命郕王朱祁钰居守京师。八月十五日在王振的错误指挥下,明军精锐尽覆土木堡,英宗皇帝也被俘虏,消息传至京师,内外大惊,群臣失措。

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监国,召集群臣议战守之策。当时京师军士羸弱,兵马不足十万,人情汹汹,有大臣建议南迁,兵部左侍郎于谦驳斥,力主坚守,获留守京师的重臣赞同,于是形成定议。

同年九月,为避免瓦剌挟持英宗要挟朝廷,于谦等众大臣合请皇太后立郕王为帝,以安天下。于是九月初六,郕王即皇帝位,改元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随后瓦剌进逼京师,景泰皇帝任用于谦总揽京城兵事,击退了瓦剌,这才使大明的国势转危为安。

景泰元年,瓦剌首领也先见不能从大明讨到好处,便遣使议和,送还了英宗。对于回朝的英宗皇帝,景泰帝表现出了猜忌的一面,将英宗幽禁在南宫,防守严密,不使他于外臣接触。而后随着景泰皇帝在位日久,帝位愈发稳固,于是在景泰三年又废太子朱见深(英宗长子)为沂王,另立己子朱见济为皇储,显露出他对皇位独占不可遏制的野心。只是朱见济福薄,册封太子一年后夭折,东宫之位便空悬下来。

景泰七年二月,皇后杭氏去世,景泰帝即命在昌平天寿山择吉壤,营造寿陵,是为其与皇后合葬的陵寝,六月,葬杭氏于寿陵。寿陵建筑雄伟,明楼高耸,可与长陵、献陵媲美。

可惜的是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加之东宫未定,这便给了野心家活动的舞台。当月十六日夜,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勾结太监曹吉祥进入南宫,拥英宗复辟,景泰皇帝也不久病逝。

重返皇位的明英宗改元天顺,愤恨恨景帝对其返京后,圈禁南宫的薄待,并不承认的景帝的皇帝名号,下诏斥责其为“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废其帝号,仍降为郕王,赐谥号戾,称郕戾王。至于景泰帝营造的皇陵自然被夷为平地,仅余地下玄宫,后俗称“景泰洼”。

而景泰帝,则以亲王礼草草葬于玉泉山北麓的金山口,这里是诸王公主夭殇者和后妃等皇室成员安葬的地方,按照风水来说,这里“土色枯燥,草木颓萎,融结之所,广不过五十步,局促实甚”,不足以为帝王山陵,在礼仪为大的明代可谓是相当大的贬低了。

由明庆陵谈起,说说未葬入十三陵的景泰帝的身后之名

等英宗驾崩,宪宗皇帝朱见深继位,从成化二年开始逐步平反了于谦、王文等一批人因夺门之变,被杀被贬的冤狱。到了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更是恢复了景泰皇帝的帝号,同时“敕有司缮陵寝,祭飨视诸陵”,陵寝也由王的规制升格到了帝陵,增修陵寝殿庑、斋房并祭器等物,为景帝陵添设享殿三楹以及神厨、神库、省牲亭、祠祭署、内官房,布置帝陵规格的祭器,树立陵碑。

只是明宪宗一改父亲生前的施政,面临的非议是很大的,毕竟承认景泰帝的帝位,无异于否定了自己的父亲英宗皇帝复辟的合法性,还有可能背上不孝的骂名,因此注定在成化朝恢复景泰帝的政治地位只能是有限的。

在谥号方面,按照大明礼制,皇帝的谥号通常是十七字的,比如明英宗的谥号全称是“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而景泰帝的谥号经大臣反复权衡议定最终只得到五个字“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且未上庙号,也就是说其神位不能入太庙享受皇帝应该享有的祭奉。

再者陵寝方面,虽然也恢复帝陵称呼,但未砌宝城未建明楼,屋瓦仍按王陵级别覆以绿瓦,陵碑也是按王陵之制,立于陵宫门外偏东的位置,和其他帝王陵寝相比,只能说是徒具帝陵之名。

明英宗与景泰帝这对兄弟之间的恩怨,牵涉太多还很敏感,明宪宗不可能一朝尽复,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淡忘,由后世之君更正。

六十多年后,嘉靖十五年三月,明世宗自天寿山回京,顺道拜谒了景泰陵,见其不符帝陵体制,命改易黄瓦,建立碑亭,使之略具帝陵之制。

由明庆陵谈起,说说未葬入十三陵的景泰帝的身后之名

最后到了明朝末年,北方沦陷在鞑虏铁蹄之下,大明政权偏安一隅,福王朱由崧在南京被拥立为帝,改元弘光。此时的弘光政权加谥景泰帝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至此景帝在礼仪规格上才算是与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