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被Nature及多位院士引用,交大这位科学家希望科研成果能服务社会

科研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路,需要无尽的热情和激情。科研工作者用自己对相关研究领域的一腔热情在科研路上奋斗终身,每当聊起他们最擅长的科研项目时,他们眼底有光、侃侃而谈。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这样一位科学家,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坚持科研,他就是白博峰教授。

多年来,白博峰从事多相流动传热方面的科学研究,潜心基础理论的探究,并积极投入技术创新,为更好地解决工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懈努力。

研究成果被Nature及多位院士引用,交大这位科学家希望科研成果能服务社会

团队共同向前,从向外寻求帮助到高等学府主动谈合作

白博峰所在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他科研创新的坚实平台。实验室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科研精神,激励着白博峰及课题组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白博峰的带领下,课题组的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在相关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近年来,团队成员不断在国际顶级科研期刊发声,有的研究成果连续在Journal Fluid Mechanics发表,有的研究成果被Nature及多位院士引用,正面评价。至今,白博峰已带领他们的团队完成了20余项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被Nature及多位院士引用,交大这位科学家希望科研成果能服务社会

以前,他们的科研需要去国外寻求同行的帮助,而现在,通过团队的不断努力和认真科研已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的学者主动寻求与他们的合作。白博峰对此说到,“这个变化令我们非常开心,因为我们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国际科研机构的认可。”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所提标准被国家节能节水政策采纳

白博峰是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奖人之一,并获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为2017年中组部第三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坚持与创新是白博峰科研之路上的两把“金钥匙”。白博峰经常说,“科学研究中走好每一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在研究中,白博峰发现中国多数油气单井的采出量低,开采石油的技术成本高,天然气井的产物出水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天然气的开采量。为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白博峰通过对石油天然气中多相流的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出如何排出天然气井内积液的多相流方法,以及如何准确测量湿天然气气液两相流流量,并致力于提高石油开发技术,降低石油开采的技术成本。此外,白博峰还在国际上率先发明了流型在线识别方法和仪表,在多家油田得以使用,提高了油气集输安全和效率。

研究成果被Nature及多位院士引用,交大这位科学家希望科研成果能服务社会

白博峰的有多项科研成果,当其得知他为国家热交换器行业提出了一套测试与评价“高效”的标准最终被国家一项节能节水政策采纳时,白博峰激动地说到,“这项工作可以真正服务社会、服务这个行业了。”原来,在热交换器性能测试中,国家标准约定的热平衡相对误差界及测量仪表选择都源于经验,性能测试结果易出现大量违背热力学基本定律的现象。白博峰通过大量研究实现了理论的突破,依据测得的热交换器总传热系数和流动压降,提出了能效评价指标,得到了行业界和学术界的认可。

科研是一种长跑,唯有信念坚定者可以越行越远

研究生二年级的李方博说:“白老师平时工作比较忙,而且对工作的态度非常认真。但老师仍会尽可能抽出时间与我们交流,给我们把握宏观方向,指引我们应该怎样走,教给我们正确的思想方法。”大四的罗虓则表示:“白老师是‘严父型’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虽然有时候会批评,但都是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和科研。”

“心情有起伏很正常,要有坚持的那股韧劲,这就是科研的奇妙之处。”白博峰坚信在科研中没有人会一直顺风顺水,在创新的这条路上更是如此。要做到创新与别人工作不同,就要不断的尝试、探索,而很多时候即使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也达不到自己的期望。“科研是一种长跑,谁能坚持的住,谁就能跑到更远。”

研究成果被Nature及多位院士引用,交大这位科学家希望科研成果能服务社会

关于国家对能源动力技术方面的需求,他迎难而上并且越做越有激情。对于他的课题组成员们,白博峰经常强调一种家国情怀,他认为既然进入了西安交通大学,就应将老一辈的西迁精神传承下去,并让这种情怀深深扎根于心中。“只要国家需要你,你就有价值。要做有价值的事,这是一种很朴素的情怀。”

正如白博峰的家国情怀一样,在科研道路上的他,也一直凭借自己的努力做着有价值的事,并且凭借自己的坚持与满腔热情,在科研长跑中一战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