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美俄大三角博弈

走近中美俄大三角博弈

制裁背景下的俄美關係

□ 周力

自特朗普上臺以來,國際政治生態與國際貿易生態迅速惡化,這與美國政府推行的單邊主義政策、貿易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密不可分。在2017年發佈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將中國和俄羅斯確定為美國在戰略上的競爭對手。特朗普對中、俄同時發難,借“通俄門”、“間諜中毒案”等加大對俄製裁,對中國發起“301調查”,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生產及中國商品出口到美國等一系列貿易摩擦。這些問題的內容和實質就是對中、俄的發展加以遏制。

這一輪的俄美恩怨主要是因烏克蘭問題引起,4年間已經進行了50輪制裁,如今俄美關係已經降至冷戰以來的冰點。俄美關係已遠遠超出雙邊關係的範疇,二者都是聯合國常務理事國,直接關係到世界局勢的走向,如果說與世界和平息息相關也不為過。究其根本,是因為俄美兩國存在結構性矛盾,就是說俄羅斯要發展,美國要搞單邊主義,二者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要想透過現象看本質,必須從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和國家利益等多方面分析俄美關係惡化的原因。

從意識形態來說,不同的社會和國家對於堅持貫徹的思想體系和推行的社會制度,以及管理國家的體制、機制的認識和做法存在差異,並在現實生活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通過修改憲法,放棄了共產黨一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制度,將俄羅斯定義為多黨制、三權分立的總統制、聯邦法制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一步步向資本主義制度靠攏。在意識形態的根源上,俄美沒有本質區別。

為了實現人類社會的和平與持續發展,應該遵守什麼樣的社會秩序、奉行什麼樣的國際準則、如何推動國與國之間的國際合作,這始終是擺在各國人民面前的問題,這些是意識形態的第二層面。俄羅斯認為多邊主義是必由之路,不能由一個國家說了算,而美國要當世界的領導者,推行霸權主義,干涉別國內政,顛覆別國的合法政權,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最突出的表現。在意識形態的第二層面上,俄美從理念到行動,再到結果,都是完全相悖的,所以說這是俄美關係存在結構性矛盾最根本的體現。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地理因素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是影響國家對外政策的一個基本要素。地緣政治是指地理環境對政治生態的影響,以及地理和政治兩種因素的有機聯繫。

英美認為,二戰後歐洲最大的威脅是蘇聯,即後來的俄羅斯,必須遏制其發展。由於地緣政治的客觀存在及其產生的後續影響,俄美在地緣政治上的衝突愈演愈烈,美國不斷擴大北約的控制範圍,縮小對俄羅斯的包圍圈。直到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不再妥協退讓,俄美之間一直對抗至今。

地緣政治的另一面是資源政治,資源的有限性與發展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客觀存在,是任何人都繞不過去的難題。從歐洲到中東再到南亞、中亞,從區域性組織到聯合國安理會,俄美之間在地緣政治上是零和博弈,也構成兩國間難以調和的結構性矛盾。

俄美在國家利益方面互不相讓,美國曆屆政府都將分裂俄羅斯作為其致力實現的目標,要將俄羅斯拆分為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部分和遠東部分,才可能消除俄羅斯對美國的威脅。俄羅斯要保國家利益,要保財富增值,只能通過與OPEC國家協商達成石油減產協議,提高石油收益。

總的來說,俄美兩國在政治、經濟、安全這幾個方面涉及國家利益產生的矛盾和衝突,也是兩國結構性矛盾至關重要的體現。只要美國不放棄單邊主義,不放棄在地緣政治上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不在國家利益方面同俄羅斯尖銳對抗,那麼俄美關係即使一時有所緩和,但長期基調難以轉變。

中俄能源合作進入黃金時期

□ 劉乾

中俄兩國是鄰國,雙方成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彼此深思熟慮後的選擇。中俄油氣合作在管道建設和貿易、設備和技術、LNG產能建設等方面均有較好的前景。

油氣管道建設和油氣貿易是中俄油氣合作的主要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現有協議(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的落實,並逐步推進新項目(西線管道及俄羅斯遠東天然氣項目)的談判。中俄油氣貿易是我國提高油氣供應能力、供應來源和路線多元化的重要保障。

裝備和技術合作將是中俄能源合作新的增長點。目前對俄油氣服務和裝備領域合作以民營企業為主,政府需要為這些企業在市場信息、行業政策及稅收政策等方面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鼓勵裝備企業“走出去”。

LNG產能建設方面。以前,俄羅斯LNG的產能很低,但是隨著亞馬爾項目的投產,特別是得到了中國製造企業的技術支持之後,在俄羅斯大型LNG生產項目方面表現出了強大的驅動力,在未來的LNG產能建設、投資貿易等方面將會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間。由於LNG運輸和供應的靈活性,將是管道氣的有益補充,也可以起到冬季調峰的作用,預計中俄在LNG貿易方面的合作也將進一步加強。

煉油和化工項目方面。俄羅斯國內煉化市場的設備和產品相對比較落後,很多煉廠需要進行升級改造,我國的企業可以提供技術與之實現優勢互補,但是合作之前,要做市場導向調研,保障項目合作的經濟性。煉化領域合作可成為中俄兩國油氣合作全面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尚未發揮其潛力,雙方談判規劃的項目有待落實,目前產生經濟效益和利潤的較少。中俄兩國的煉化合作主要依託俄方的資源優勢和中方的市場優勢,但在生產成本和產品銷售利潤方面的期望相差較大。

能源金融合作也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方向。包括一些大型項目的融資,實現資金來源的多元化。一方面,金融機構為油氣項目提供的投融資服務保障了合作項目的順利發展;另一方面,中俄油氣合作的升級為金融業務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這也是貸款換石油模式在中俄油氣合作中的良好運用。

中美博弈要打一場“持久戰”

□ 彭波

5月26日,哈佛大學埃裡森教授發表演講認為,中美之間有可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很低。巴菲特認為,中美貿易戰不會全面爆發,因為兩個國家都從貿易中獲益良多。現今中國經濟總量約為美國的60%,兩國實力的差距在逐年縮小,不可能輕易分出贏輸,因而各方面的摩擦必將長期持續,可能會是中美百年戰。

在博弈的過程中,中方可能會在以下兩種情況時做出讓步:利大於弊的措施,比如擴大農產品進口,對美國投資擴大開放等。以及順勢而為的措施,比如降低關稅、減少順差、減少補貼、改善營商環境、加強專利保護和穩定人民幣匯率等。將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要推出的政策作為談判籌碼適時使用。

貿易摩擦在客觀上對中國更有利。貿易戰會刺激某些國內行業的發展,行業的安全性受到關注。比如在芯片行業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引起了業界對自主研發能力的重視。假如中美技術戰正式開打,美國對中國進行芯片禁運,中國也可以對進口芯片產業提高關稅,加大補貼和投入力度,考慮到中國之前在這方面的積累,在巨大的投資之下,有可能實現中國芯片產業的崛起,擺脫跟隨地位。

貿易摩擦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此次針對全球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徑遭到了各國的強烈反對,中國及歐盟的強硬態度,是前所未有的。美國優先的貿易保護主義策略沒有團結大多數,導致其傳統盟友也怨聲載道,歐洲、日韓被趕向中國,頗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味。

適當的外部壓力將使中國走得更穩、更慎重。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對國家的發展都有重要作用,國家之間的競爭壓力構成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從春秋時期的吳越爭霸到現在的中美博弈都是如此,有外部壓力,才有內部的發展動力,中美貿易摩擦會迫使國人認識到差距,從而團結奮起,最終會促進中國的穩健發展。

走近中美俄大三角博弈

聯繫方式:010-645234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