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寻幽寂 草原不思蜀

今天我们又背起行囊开始了说走就走的驴行。

大巴车一直把我们送到山下,顺着弯弯曲曲的石阶路往上走,很快,就在路旁,杂树的笼罩下,发现一村碑,上书:西厢村。

古村寻幽寂 草原不思蜀

“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我对《西厢记》中的戏文是很熟悉的,但是这个西厢村不是张生、崔莺莺的“西厢”,而是位于博山、章丘、莱芜三地交界的一个小山村,始建于明朝,初为西乡村,后又叫为西厢村。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淄博博山的。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刘氏茔田碑》载:我始祖自明初由枣强县迁居章丘县博平庄……至吾十一世祖一支,当明末清初,入山避乱,始迁居博山西乡……以往均载村名为“西乡”,后演变为“西厢”。

西厢村的房屋建筑多为石头垒砌的老房子,房屋建筑别有风格,古色古香,大都是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不像我们平原上,房子都高低划一,整整齐齐的。原汁原味的石墙,就像是随意堆砌起来,看着缝隙挺大,却不会透光,透风,我不由深深地叹服普通劳动人民得智慧的双手,许是还没有被开发的缘故吧,村子里有很多房子年久失修,房顶坍塌,但主体结构良好,稍做修葺便可入住,听说淄博有些有钱人在这里买房,当做别墅了。但只要有人住的院落,就会拾掇的干净清爽,院墙不时的探出一花枝来,向我们遥遥招手,似乎在欢迎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据说这里长寿的老人很多,状态很原始,或许越是这种地方欲望越少,心情越好,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幸福指数越高吧?

古村寻幽寂 草原不思蜀

穿过西厢村,继续前行,这里的山不是很陡峭的那种,放眼望去,缓缓的坡,缓缓的绿,就像是一曲柔柔的老歌,让你感到浑身熨帖,似曾相识……

蓝天,白云,青色的山绵延起伏,绿色的草平坦如毡……引得你很想坐下来,拥抱大地,拥抱大自然,更想在绿茵茵的地毯上打个滚儿……

看看爬过的一个个山头,看看绿绿的绸缎般的脚下,恍然明白,这就是空中草原了!听当地人说,今年天旱,草没有长起来,如果是茂盛的草,会更有草原的气息,但这苍苍茫茫的感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没有的,我们这些驴友们互相拍着照片,大概都想把自己留在这里吧?

这空中草原名副其实,既有山顶的高度,又有草原的广阔,感觉离天空白云很近,大踏步走在尚未开发的小路上,脑海里很自然的冒出鲁迅先生那句话: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古村寻幽寂 草原不思蜀

我们几个“强驴”一直走在前面,到山顶了!我们高呼着,一览众山小,很有英雄的感觉,真想聊发少年狂!正这么想着,旁边有人配合似的大喊一声:朋友们,我在山顶,你们怎么还没跟上来?

我们常常是做了“驴头”,山顶的风很凉爽,虽然山下是30度的气温,但在山顶,吹着风,虽然晒着太阳,丝毫没有热的感觉,跑在前面最大的好处就是:别人还在努力前行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休息了,等后面的人跟上来,我们已经恢复了精气神儿!这何尝不是和生活一样,强者恒强!

古村寻幽寂 草原不思蜀

看,远处还有我们的队友!那条悠长的小路,我们都曾一步步走过……

大家都知道,我们这群喧闹的人过后,草原依旧恢复它的宁静……

山还是那么绿意融融,树还是那么郁郁葱葱,时间关系,我们留恋着又不得不挥手告别。

再见了,美丽的山山水水、古老的建筑,我们会记住你们的!你可曾记得我们这些匆匆过客??

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但要带走美好的心情,美丽的照片!

● 单淑芹 

● 成人组

古村寻幽寂 草原不思蜀

主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协办:山东省作协 澳洲山东同乡总会 澳中文联

法国山东商会 德国山东同乡会 加拿大齐鲁同乡会

执行团队: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