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考作文要求除诗歌外?

wm30947889

谈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得弄清楚,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先秦之际,在宗法制的框架之下,社会地位靠的是血统关系,讲究世卿世禄。

这一框架摇摇欲坠,则一变为军功爵制度,秦汉都是如此,只不过后来承平日久,没有那么多军功可立,20等爵位大都依靠日常的功勋。

伴随着历史的进程,官僚禄秩的重要性渐次盖过了爵位的重要性,人才上升通道变为察举制。慢慢地,围绕着宗族与朝堂,形成了若干大的门阀世家,垄断了察举制度,一变为九品中正制度,大家族的孩子,上来就是个二品,家境一般的永远熬不出头。

所以啊,在贵族社会,是不需要考试的。人才的选拔以家世为首要标准,权力分配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小圈子游戏。搞一个公平的考试?让泥腿子们分一杯羹?君不见连实际事务类的官位都被搞成“浊流”了么?


这一套小圈子游戏,玩不下去了,一变则为隋唐的科举。

科举的意义,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公平,为了社会上升的通道向下层打开。所以,伴随着科举的盛行,你是大家族也得参加考试才能获得一个为官的机会,你是泥腿子,也得通过考试获得机会。虽然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平均的问题,但好歹公平多了。

请注意,我唐的科举,就是考诗赋写作的。譬如,唐代诗人钱起,据说进京参加省试前做了一个梦,梦中得了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结果用在了考场上,写出了著名的《省试湘灵鼓瑟》。被大家誉为唐代考场诗歌第一。

但整个唐代,像这样值得拿出来说一说的考场赋得诗,也特别稀少。诗歌追求“性灵”,本就与考场的“命题式”“标准化”相违悖。故而虽然唐人诗歌方面睥睨古今,但依旧很难生产出大量的考场诗。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追求“性灵”“个性化”的东西,实际上越需要家底儿支撑,有钱人见得多了,诗写得好的概率就大得多。这样的考试,对于底层人民实际是十分不友好的。

这就像是,如果高考大量参考艺术特长了,有钱人家的孩子有财力从小学起,而山区的穷娃娃们则彻底没机会了。


所以,从宋代起,科举考试中越来越淡化诗歌这一类东西的位置。甚至到了明、清,还搞出了八股文这种东西。

八股,实际上就是一个高度标准化、套路化的考场议论文。其进步意义在于:哪怕你是内阁首辅家的公子,考场上写的无非是个八股文,这种极度套路化的东西,官宦子弟占不了太大的便宜;而对于贫民子弟,虽然穷,但官方教材(薄薄的四书)总抄得起,教育资源再不好,学一个套路,相对于写一首好诗而言,也终归不是太难的事情。

虽然八股后来经常被批判位僵化人民思想的垃圾,但硬币总有正反两面。我们从古代科举中学到的经验是,总趋势一定是越来越倾向于公平化的。


总结一下,在考试中:

  • 越是应试教育、套路化的东西,越倾向于资源缺乏的底层;越素质教育、讲求能力的东西,越倾向于资源优越的上层。

  • 考试内容倾向于规范化的,易于制定标准的东西,逐渐排除标准模糊的东西。

所以,为什么当代高考不考察诗歌写作,要求诗歌除外呢?原因已经呼之欲出了——

第一,如果将诗歌写作纳入考试范围,一定是家庭教育资源优越的孩子们的重大利好,对于整个教育的公平性影响极大;

第二,诗歌这种东西,现如今的教师群体普遍缺乏真正的鉴赏能力,也不易于制定考试标准,考场上考察诗歌,怎么阅卷?怎么给分?


所以啊,珍惜考试中的套路啊,不要动不动就呼吁啥素质教育,北京的小学生各方面都厉害成什么样子了,作为一介普通人,还忙着呼吁素质教育?各位是烧得起那个钱去学艺术学诗歌去国外开阔眼界?

怕是给人卖了还乐呵呵帮人数钱呢。


夜小紫

语文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说说这个问题。

关于高考作文,我先说一个故事:

1930年,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他高中数学几乎没有学,以致高考数学得了个零分。可是,他的国文作文《生活杂感》,写了三句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时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主考老师闻一多十分赏识,给了他全体考生里国文的最高分——98分,使这个数学吃了鸭蛋的考生,被青大破格录取。臧克家从而成长为杰出诗人,写出《有的人》这样的优秀诗篇。

这个实例,说明了闻一多先生是个伯乐。同时也让我们知道,民国时期的高考,是可以写诗歌的。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然而,现在高考作文要求诗歌除外,不能写诗歌,为什么呢?

一、高考作文的目的。

高考作文主要考察考生的人文素养与思辨能力。而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因此,考生必须选择议论文或记叙文,这样的文体才是合适的。

二、诗歌的评判标准难统一。

一般高考作文由三位评分老师作为一评、二评、三评。而诗歌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很难统一标准。

诗歌分为古体诗和现代诗。

古体诗有严格的音节和韵律的要求。高中生没有深厚的古诗功底是写不好的。

而现代诗的流派众多,有什么后现代、朦胧诗、梨花体、羊羔体等等。

对于什么是优秀的现代诗,诗评家也颇多争议。

比如梨花体,雪小禅说:“赵姐姐的诗我不怎么读,是因为一读她的诗我就想谈恋爱。

千寻说:“赵丽华是近年来诗歌界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但也有人不屑一顾:“随便找来一篇文章,随便抽取其中一句话,拆开来,分成几行,就成了梨花诗。

有人戏言:“如果一个有口吃的人,他的话就是一首绝妙的梨花诗。

我们看看赵丽华的名作《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如果高考作文出现这样的诗歌,评卷老师会不会打起来呢?

三、诗歌不是现代人写作的主流。

从选拔未来人才的角度看,高考作文并不是诗人的选拔考试。

现代的写作要求,一般能够达到语句通顺、表意明确即可。

除了专业诗人,现代人常用的写作不外乎就是,写写演讲稿、计划、总结等等,日常交流几乎不需要诗歌。

高考作文也就不必把诗歌作为广大考生的评判标尺了。

四、高考作文评卷的时间限制。

高考作文的评卷老师,每天要评判上千篇作文,阅评每篇作文不会超过3分钟。

而诗歌需要品味,需要吟诵,评卷老师是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去琢磨诗歌的。

如果匆匆评卷,就会遗漏像臧克家那样的人才,这是很不公平的。

另外,评卷老师们也达不到闻一多的诗歌鉴赏水平,无法一眼识英才。

所以,高考作文索性禁止写诗歌,一了百了

——谢谢您的关注点评转发


小李滔滔

两个原因:

第一个来自诗歌本身。

诗歌是一种极难评估好坏优劣的文学形式。甚至说,在现代文学中,诗歌已经成为了文学形式中的怪物。

回忆下你记忆中好的现代诗歌,有几句?

相对于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经过时代大浪淘沙口口相传得到了大家认可的诗,现代诗除了些许经典,简直可以用“一蹶不振”来形容。

不信看看赵丽华的诗。

所以,高考中,诗歌作为作文形态,是没有标准,无法评分的。考虑到现代诗往往是由专家指定作品品质的现实,高考诗歌再好,也只能是垃圾分数。

第二,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评卷过程,基本上一分钟到三分钟。看什么?一看字好不好看,再看开头结尾语言风格,第三看正文逻辑。

说白了,高考作文只评估语言的规范使用力,不挖掘中文的深度功底。

写诗,意味着老师得一个一个字读,再讨论,再评分。

人家还要回家吃饭呢好吧?

所以,语文考试中,作文本就奇葩,作文考试中,诗歌不能入席。


新观点评说天下

其实,等到了高三,一切都是为了分数的时候,写作完全归于功利性,怎么能得高分就怎么写。为此,每个语文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学生增分。

但是,如果放开来,诗歌也可以写,高考写作题就会彻底乱了套,因为会有很多压根不会写诗的学生都去写诗——诗又不规定字数,也不讲究形式,几行,十几行也是一首诗,写起来真容易。

不要说高考,即使在平时写作练习中,如果你允许学生写诗歌,你会发现一大帮写作水平很低的学生,都写的是诗歌其实那压根就不是诗。

诗歌是最高级别的文学体裁,要写出较好的诗,必须要过硬的文学积累和一定的禀赋,但,绝大多数学生达不到。

而诗歌内涵的丰富、表达形式的过于灵活,特别是写作手法的创新性,都给阅卷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尺度难以把握,更让诗歌写作充满了更大的风险性。满分六十,高考全卷单道题分值最高的,如果构思和写作出现明显失误,大幅扣分在所难免。

总之,诗歌不适合采用分数来衡量其优劣,因此各类考试才拒绝学生写诗歌。


优学优考策略

先讲个故事,当年高考模拟作文5分(满分60)语文成绩93分,那次模拟语文最难!后来知道为此我的试卷在语文教案组被讨论了俩小时。当时的作文要求大概是这样的,以一件事物激发对家乡的感情,题材不限。而后发试卷的时候,我的试卷被老师留下了。讲卷子时候语文老师还对几个比较难的文言文试题要我讲出自己的理解。当时我都不知道自己考了几分。最后问谁的试卷没发,自然是我了!然后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告诉了我分数,我倒无所谓,至少及格了!最后老师问我知道作文得了几分吗?我一头懵逼当中呢。告诉我试卷是他评阅的给我5分,全班哗然!他是如果是其他老师评阅试卷或许我就是整个高三年级语文破纪录的人了,甩开语文第二名至少30分。就因为我写了诗歌,虽然作文题材不限,但如果这次我得了高分而且还高很多,将会给正式高考的时候给学校和同学带来灾难。因为诗歌对于写作的人来说是大巧若拙,对于批阅的老师来说不能很好的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附上当时的诗歌,写给喜欢的女孩儿的。

《再见·北方雪》

--步飞烟

再见了北方的雪

你再也不会落到我的掌心哭泣

化作泪滴晶莹

那首雪的情诗的你

也只能在同伴的雪被里保存

你为我打扮的白雪公主

我思念的情人

会不会飘到南方去看我

我想还是留在雪山之颠吧

永远的照耀着王的桂冠

如果

谁有爱情

就请你把苍茫雪地燃烧

直到地老天荒

再见了北方雪

再见了我的白雪公主

(找不到原版了,大概是这样)


Devil步飞烟

我特意查了一下,发现1988年之前,高考作文还没有明确出现诗歌除外的要求。

这是那时候,高考以诗歌体裁写的满分作文,大家感受一下:





emmmm....我能说什么呢,不过是记叙性的伪诗歌罢了,然而它是满分作文!!!

1988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是《习惯》,那一年卷中明确规定“诗歌除外”,那么,高考作文为什么要“诗歌除外”呢,大概有一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它的字数,如果字数这一项硬性要求没有变的话,把诗歌写成800字那个真的是又臭又长了,而且同样是800字,议论文记叙文哪个不比诗歌好写。

其次是考试时间,如果对诗歌体裁网开一面,允许字数比其他文体少的话,那么在考试的时间安排上肯定会出现学生扎推写诗歌,把时间空出来给前面的情况。

还有就是评判标准,梁启超曾经评价《锦瑟》说“义山的《锦瑟》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诗歌作为语言中最为凝练、多变的明珠,其内涵丰富,情感往往复杂,要想读懂一首诗要花一定的时间。而且不同的人对于一首诗的解读也不尽相同,作为高考作文来说不便于评分的体裁都不是好体裁。


讲完诗歌,我还想给大家看看一些有趣的作文题。比如:

1991年: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5年: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20分)要求:1.对话与《鸟的评说》内容有关,并据此展开想像2.用对话方式写,不要用概述和转述方式写,不要写成独白。

可以看到这些作文题在形式上丰富多彩,写信、辩论稿、对话等形式给予了考生更多的创造空间。相较于今天议论文记叙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我还是更为欣赏早些年的做法。虽然这又要扯到制度上,面对近千万的考生,评分标准相对清晰、阅卷速度相对更快的议论文确实更符合时代潮流,但是从小便远离诗歌、散文、剧本等其他文学形式的中国学生,要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也多了一重困难。



我的希望,就是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们能不用为了高考而远离更为丰富的文学世界。毕竟,我不是很喜欢

论点——分论点+论据(爱迪生居里夫人)——分论点+论据(韩信毛爷爷)——总结

这样的作文。


日常程序媛

高考作文写诗歌,过去不能,未来也不可能。高考语文试卷的大作文题一般是60分,每年都备受社会关注,但大都会限定除诗歌体裁外。这倒不是高考语文试卷歧视诗歌。

高考试卷一般分主观题和客观题,作文题是主观题,都会设置得分点的。因为作文最终还是要以分数来体现的。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几种常用体裁相对容易设置得分点,但诗歌比较难。虽然文无定法,应试教育最高峰的高考,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相对容易设置得分点的。例如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但作为最公平的高考,总得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才能执行。

不把诗歌排除在外,有学生写了几句分行的句子,怎么给分?考生写了几句打油诗,又怎么给分?诗歌是很难评判的,不是说行数少的诗歌就不是好诗。对于诗歌,阅卷者难以判定这首诗到底能打多少分,所以,诗歌不会进入高考作文中。不是歧视诗歌,而是相对维护高考公平,保护考生的利益。


大智若



  【歌颂党的诗歌】

  党的生日

  你短短的一天,

  拥有长长的回忆。

  一九二一年,

  画舫上的会议还在继续。

  路漫漫其修远,

  你唤起多少上下求索的仁人志士。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你使“八·一”成为军队的节日。

  “为了新中国冲啊!”

  英雄的呐喊在耳畔回响,

  烈士用赤诚和热血浸染旗帜!

  为了搬掉“三座大山”,

  多少好儿女前仆后继!

  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

  包含了多少风雨中的苦甘、向往和寻觅!

  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歌颂党》

  是你,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

  是你,冲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为我们书写神奇的篇章。

  当洪水肆虐的时候 ,

  当地震到来的时候,

  是你站在人民的前面 ,

  伸出双手拯救生命。

  是你站在决堤的江中,

  用你的身体铸就堤坝;

  是你卧在倒塌的废墟下,

  撑起一片安全的天;

  在泥石流的奔跑中,

  以巨人的脚

  步蹦向被掩埋的人们,

  那一刻我的心触动了。

  我为你骄傲 ,

  我为你自豪,

  你永远是国旗上的一颗星

  时刻闪烁着光芒。

  你是那喷血的朝阳,

  用生命书写乐章。

  你永远没有轻薄地表白,

  却用博大诉说着耀眼的辉煌。

  是你钢铁的意志 ,

  有力的臂膀举起祖国的彩虹,

  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 。

  是你刚强的性格,

  冲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为我们书写神奇的篇章。

  我坚信,我们就是沃土里的一颗

  种子,

  阳光下的一朵葵花,

  在党的关怀下,在和煦的阳光下,

  我们将会茁壮成长

  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富强。

  我坚信,我们就是沃土里的一颗种子,

  阳光下的一朵葵花,

  党啊,您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

  在您的关怀下,在和煦的阳光下,

  我们将会茁壮成长

  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富强。

  党啊,您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

  《歌颂党》

  一九二一惊雷响,

  诞生中国共产党。

  历经九五春秋夏,

  党旗如今仍艳红。

  中国产生红色党,

  才有富强新中国。

  党风推崇三严实,

  两学一做建小康。

  全国大众跟党走,

  共建未来创辉煌。

----京州市市委宣传部) 扶贫办事处


中国跑声音

之所以要求诗歌除外是因为诗歌没有太过明确的好坏评判标准,从而让分数有了很大的争议。这方面我们还可以讲几个理由。

1.从阅卷老师的角度来说,每张卷子只有一分钟的看作文时间,而诗歌这种文体恰恰就是需要细细揣摩仔细品味的,阅卷老师根本没有时间来细细品读诗歌作文。

2.从学生角度来说,几岁高考?19岁左右,而19岁左右就能写诗的放在任何地方那都是天才一般的存在了。

当然我不是说打油诗之类的诗。

3. 字数问题,高考作文800字,是多少人的噩梦,用白话文写800字的作文尚且有一些人犯愁,更别提押韵的诗歌了。估计没几个人能写800字的长诗。

综上所述,高考以及绝大部分语文考试都取消了诗歌文体,这是明智也是合理的。当然,如果你就是那种诗歌天才,不妨把自己的诗歌夹杂着写到作文里,我相信如果真的写得好,一定会大放异彩,取得高分。


杨钦兆X

首先,经过高中学习的人,尤其是90后这一批,写作文是都有看到要求诗歌出外,当然也见过那些头铁的写了诗歌,并且也有点押韵,虽然不是太懂诗歌,但感觉还可以。结果呢,老师也算给面子,60分的满分,也给了十几分,但在真正高考的时候,再去写诗歌,估计会按照考试标准,可能会的零分。

再回到这个问题来看,为什么高考要求诗歌除外呢,因为高中语文,只是学习,了解,认识诗歌,很大部分人可能会写一些打油诗,但没有经过比较系统的练习,根本写不好诗歌,因此就会制定一个标准,高考作文不能以诗歌为题,这样既符合大部分人的写作能力,也方便对作文进行评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