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嗨嘍,大家好,這裡是KI健身,我是是玉面小白胖ki。

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關於足部的運動學解剖,也就是jue丫子。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呦呦呦,某些人開始蠢蠢欲動了·····

年輕人啊。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這篇文章,還是老套路,簡單介紹一些足部的骨骼、韌帶、肌肉,說一說容易出現的運動損傷。

主要是扁平足、足底筋膜炎、踝管綜合徵等。

不一定能全部說完,說到哪是哪。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咱們先說骨頭,從結構上分為前足部、中足部、後足部三部分;

從骨頭的類別上劃分,腳上一共有三種,包括:跗骨、蹠骨、趾骨。


其中跗骨7塊,蹠骨5塊,趾骨14塊。

總共是····7+5+14=·······

得二十多塊吧?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7塊跗骨從前到後依次是: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骰骨、足舟骨、距骨、跟骨。

骰骨讀作:tóu gǔ

那位讀:shǎi gǔ的童鞋,我很欣賞你啊,如果按照方言,這樣讀也是沒毛病的。

這七塊跗骨是不是記不住?

有個方便記憶的口訣:

一二三楔骰內舟

上距下跟後出頭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動手就過分了啊!!

哎呀!

口訣不光說了骨頭的名稱,最後一句信息量還是蠻大的。

上距下跟後出頭的意思就是距骨在上面,跟骨在下面,然後下面的跟骨向後有突出的頭。

這是足部非常明顯的骨性標誌。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再往前就是蹠骨了,蹠骨有五塊,就是連接跗骨和蹠骨的那五塊。

從內測到外側,按照第一到第五命名。

你摸腳外側中間靠後的位置,會摸到一塊突出的小骨頭,那就是第五蹠骨骨底向後的突出。

叫做:第五蹠骨粗隆。

也算是一個骨性標誌吧。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圖中畫紅圈的位置,很明顯就能摸到。

額···大家能回去摸麼?麻煩把鞋穿上。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再往前就是趾骨了:

趾骨14塊,拇指兩節,其餘的3節。就不詳細介紹了。

關於腳上的骨頭,有個很尷尬的問題,蹠骨和趾骨的讀音是一樣的。

ki2假扮的託問了:蹠讀zhí,二聲;趾讀zhǐ,三聲。怎麼會一樣呢?

哈哈哈,因為骨的讀音是三聲,在詞語中,當兩個字的讀音都是三聲的時候,前面一個詞語讀二聲,標音時不變。

所以蹠骨和趾骨在讀音上是一樣的。

知道為什麼要扯這沒用的麼?

為了讓你區分蹠骨和趾骨!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足部這麼多骨頭,有骨頭就少不了關節,腳上的主要關節有:跗骨間關節(跗骨之間的關節)、跗蹠關節(跗骨和蹠骨連接的關節)、蹠骨間關節、蹠趾關節和趾骨間關節。

對了,距小腿關節也可以算作足部的關節。

不知道距小腿關節是哪?

踝關節····

又蒙了?

jue脖子!!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在這些關節中,跗骨關節裡的距跟關節(又叫距下關節)、距跟舟關節和跟骰關節比較重要。

需要說明的是,蹠骨關節,從骨骼圖上看他們五個是分開的,為啥會有關節呢?
蹠骨關節主要是1~5蹠骨底下毗鄰的關節面。

再有一個lisfranc關節,你別看這我,不是我拽英文,這個單詞我剛才輸入的時候,都還拿不準,去查了一下,果然寫錯了。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lisfranc關節其實就是蹠跗關節,為啥用英文,我也不知道啊,因為很多書裡就是這麼寫的,我也記不住英文啊!

說它是因為這個關節也是比較容易出現運動損傷的,而且還不容易被發現,你說氣不氣人!

說到骨頭,不得不說的一個就是足弓: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足弓是跗骨和蹠骨連接形成的,可以分為前後方向的內側縱弓和外側縱弓,以及內外方向的橫弓。

說到足弓就要說足弓下陷(扁平足),這個問題造成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因為體重過大,甚至懷孕也會引起。


光是評估一篇文章就說不完。

咱們先繼續說,說到韌帶: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唉~

我插一句給自己的話:真的,好好活著不好麼,你這水平能搞明白肌肉就不錯了,幹嘛要說骨頭和韌帶呢。

說完了,咱們繼續:

腳上的韌帶簡單說幾個,這個不是因為篇幅的問題,而是我就知道那幾個,我就是個搞健身的,真心的盡力了·····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一個是跟舟韌帶,又叫彈簧韌帶,這貨我在不同的書上,見過它的好幾種叫法。

之所以說它是因為它是支持足弓的重要結構;還能支撐距骨頭部以分解身體的重力。

另一個是蹠長韌帶,又叫足底長韌帶,圖上有,自己瞅。


它的作用是協助維持足弓的縱弓。

再一個就是:lisfranc韌帶

就是剛才說的那個關節,我為啥知道它啊?因為它容易受傷唄!

矯情!

足部運動學解剖,總是莫名其妙疼?(上篇)

除了韌帶,足部還有很多肌腱幫助維持。

包括腓骨長肌、腓骨短肌、脛骨後肌,這些都是幫助維持足弓的重要肌肉,所以當出現足弓下陷的時候,需要考慮關節、韌帶和肌肉等各種原因。

而肌肉卻是非常好的運動康復方向。

先說這些······

肌腱、肌肉、踝管、足底筋膜炎下一篇說吧,說實話,拿個大活人直接評估不難,在這叨叨叨的整理出來真挺費腦子的。

還是學藝不精啊。今天就到這吧,這篇沒啥實質的內容,也就不要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